|
在"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日记中,有多处关于干部吃饭的问题的记载,让人印象深刻。
1937年秋至1938年秋,谢觉哉被派往兰州担任党代表。这一时期,他的日记对国统区的吃饭问题着墨很多。国民党军队不得人心,谢觉哉在1937年底的日记中写到,"……军队万余,每人日食面一斤半,马数千匹,每匹日食料三升,""均向人民摊派者计六县,群众苦不能言"。在1938年二月2月的日记中,谢觉哉生气地写道:一些无心肝的官吏有的说‘大局不甚稳了,趁机会抓几个吧’!贪官士劣狼狈为奸,多数人民朝不保夕。"
1938年9月,谢觉哉回到延安。抵达不久,谢觉哉便向边区建设厅的人了解民情。在9月18日的日记中,他写到:"唔建厅刘厅长说今年恳荒达六万多亩,估计今年秋可够两年食用,一般民众穿吃不成问题。去年青黄不接有欠食的,现已没有。延市人民生活一般比机关好。"
直到抗战后期,延安干部饮食仍未与普通群众拉开差距。谢觉哉1944年2月的日记记载了延安南区经济调查报告:"年消费肉类36740斤,7340人,平均每人吃肉5斤;植物油73480斤,每人10斤(吃和点灯)。而延安南区王家沟村十二家农户及南区四家经营副业的,调查则为富裕农民年吃肉14.2斤,中等农5.2斤,较贫农4斤,经营副业的14.7斤,平均为9.4斤。"谢觉哉说:"我们供给标准,大灶月吃小秤肉2斤,一般说,不低。不过农家饭的做法比我们好。"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在这一方面,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解放战争初期,友人陈行健给谢觉哉写信,谈及在前线的见闻,唏嘘不已。在1947年1月24日的日记中,谢觉哉誉录了来信内容:"在翻身运动得到利益的群众中,我们看到笑脸和真诚的接待。我在饥饿时候,吃过他们碗里正在吃着的面条。同时我也遇到没有翻身群众的白眼,当我饥饿时向他们要开水喝没有,要饭汤喝没有,要在他们正在收听的一大堆柿子中吃几个不行……"显然,共产党人能够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在战场上打败了他们,同时在餐桌上也打了胜仗。(摘自2020年第6期《祝您健康》马晓敏 吴尹浩 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