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学校在报纸上刊登录取新生的名单。当年报纸上的榜单和姓名,如今成为珍贵的留念。
作为历史的转折,1978年的新生录取通知书显得格外有意义。一份1978年9月发出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学生姓名、院系专业名称和报到时间都由手填入,白纸上只有一些黑字。当年,这样被装在小号牛皮信封里的薄薄一张纸,成为大学生们的唯入学的凭证,信封里再无其他材料或物品。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入取通知书都保持着朴素的纸张状态。
这些年,高校通取通知书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张"通知单",作为给大学学子"的初印象",录取通知书成为一种载体,增添了文化味,饱含了学校的情怀和期许。比如,有的高校多年来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一些书法家也加入其中,为学子助力;一些高校则采用古代书籍的印刷形式,以竖排字来撰写内容;还有的大学通知书里夹了一份手工制作的校园内的树叶标本等。
今年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又有哪些别致之处?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创意满满,因其视错觉的动画设计,学生打开时可看见内页与镂空封套的互动,日月交映,寓意在南开的每一天都充实飽满。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了两粒莲花种子,蕴藏新生的力量,学校表示"希望新生将其中一颗种于故乡,不改初心;一颗带来校园,见证成长"。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手工制定、独一无二的"立体二校门"很精致,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由30多件纸艺部件、上百个拼插结构组成,随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校长邱勇的赠书《乡土中国》,他的致信中鼓励新生通过阅读根植家国热土,砥砺成长担当。
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学生评价为"仙气与情杯兼具",不仅有高颜值的紫金锦盒,还有大金榜、巜好亊近》国潮》,古诗词主题设计等。这份录取通知书还兼"带货"功能,以鲜花带货"助力脱贫攻坚,不仅暗藏着来自云南贫困县的鲜花,还承载着山区青少年的笑脸与梦想。
如今的录取通知书"百花齐放"成为新时代的缩影与见证。(摘自8月18日巜:南阳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