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757|回复: 4

宋代“寒门出贵子"为何成为普遍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0 18: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说法认为,宋代是"寒门出贵子"时期。如范仲淹,两岁失怙,生活拮据,寄居在寺庙中,昼夜苦学,靠吃粥度日,最终高居进士,官至副宰相。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也不好,母亲便教他用秸秆在沙子上读书写字,最后他经过苦学考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
                         据统计,宋代布衣入仕者占比55.12% 。其中官至一到三品者,到了北宋末年己达到64.44% 。而唐朝寒素子弟的录取率却仅有15.9% 。可见,宋朝的科举考试真正实现了"取士不问世家",以至于有"寒门出贵子"的佳话。
                           那么,宋代到底有什么样的环境和制度,以至于如此呢?一是以儒立国,整个社会崇尚知识,尊重读书人;二是科学面前人人平等,上去官宦子弟,下至乞丐,任何人皆可应试;三是废除推荐制度,以成绩定去留;四是完善考试制度,锁院、糊名、誊录并行,严防营私舞弊;五是试题灵活多样,重视考生的个人见解及致用能力;六是扩大录取名额。其中北宋平均每年大约录取360人,取士人数远超各代;七是登弟后即可授予官职,而且升迁途径较快。
                              宋代不仅考试制度上机会平等,起点不平等的鸿沟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宋代"义学""义庄"兴起,不仅为那些贫寒学子提供经济支持,也为他们提供读书机会。此外还有官办学校、学院,也会给予贫寒子弟一定的生活补贴。对于进京赶考的贫寒子弟,政府还会发放"公券",凭此可以在公家的驿站免费食宿。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宋代寒门子弟才有了实现阶层跨越的更大可能性。
                      (摘自2020年第7期《文史博览·文史》用里先生  文  )


点评

谢谢糟老头老师的《宋代“寒门出贵子"为何成为普遍现象》详细报道,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20-11-15 20:03
谢谢老师的报道!  发表于 2020-8-21 06:20
发表于 2020-8-21 06: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5 2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糟老头老师的《宋代“寒门出贵子"为何成为普遍现象》详细报道,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27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