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暑是一个表示温度变化的节气。为了应对之后愈发炎热的天气,民间有一些流传已久的习俗,如讲究"食新";也有人家会趁着天气晴好,晾晒衣物、书籍之类。 小暑的由来
关于这个节气的由来,吴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有"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不过,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不过,小暑虽热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接下来的节气就是大暑,民间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节气是时间概念。"民俗学者王娟解释,小暑不是节日,习俗并没有特别复杂,"这个节气之后,天气开始变得闷热。"
面对小暑后炎热的天气,人们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夏天天气热,古代虽然没有冰箱,但大户人家往往会提前存储一些冰块,夏天取出来使用。有些商家还会把杨梅、桃子等时令的水果切碎放在冰里做成冷饮,很家现代的"冰粥"。趁着小暑前后晴天比较多,⬆气温也高,人们会抓紧时间把书籍或者许久不曾穿过的衣物拿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晾晒,既能祛除霉味,又能防止书籍受潮生虫。
饮食习俗知多少
考虑到炎热之天气,人们在夏天往往会吃得比较清淡。
一些地方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等功效。日常生活中,可以把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对安神入睡有一定帮助。
民间也保留着"食新"的食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用新收获的稻米做饭,要祭祀祖先和"五谷大神",也会吃尝新酒。城市里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吃一些新上市的蔬菜等。"鸭汤、冬瓜汤性凉,比较适合夏季食用。(摘自中国新闻网2020.07.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