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七八老兵 于 2020-6-13 04:45 编辑
【优秀通讯员经验交流】唐勇
——《门球之苑》让我从门外汉变身专业门球人 在2009年,我开始接触门球,不久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2010年,我开始订阅《门球之苑》,之后便被这本杂志优秀的内容所吸引。每当拿到新一期杂志后,我总是先粗阅一遍,然后再挤出时间,一篇一篇的细细“咀嚼”,反复琢磨文中的内容,直至全部弄懂为止。 2011年,我开始为《门球之苑》撰稿。当年便向杂志投稿12篇,不想竟有5篇被采用刊发,这大大激发了我写稿的积极性。之后,我的稿件在《门球之苑》上刊发的越来越多,质量也逐步有所提高。2015年,我被杂志社选定为通讯员,随后便通过微信和电子邮件与《门球之苑》的多名编辑老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老师们耐心细致的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用电脑绘制门球战术示意图的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2016年、2017年,我有幸在全国门球工作会议和全国的门球大赛上见到了《门球之苑》杂志的齐欣、高永祥、解璀林等几位老师,与齐欣主编以及两位高级编辑的面对面沟通,让我思路大开。通过和几位技战术老师的交流,我在电脑绘图方面,有过去使用Word软件绘图,逐渐变为使用专业制图的Visio软件绘图,使我的绘图水平有了质的飞越。 随着球龄的增长,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门球赛事,作为一名门球裁判员,执裁的场次也逐渐多了。看到的、听到的多了,经历的多了,积累的门球知识也就自然更丰富了。自己从一个门球的门外汉,渐渐地变为了一个专业门球人,刊发在《门球之苑》上的稿件也就更多了。除了许多稿件被杂志采用,我还为《门球裁判员学习手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长篇稿件,有的稿件内容还被选入门苑在2020年刚刚印制的《门球技战术精粹汇编》。 为了更好、更多的为杂志社提供高质量的稿件,2018年,年过六旬的我特意进入老年大学学习摄影。在学摄影的过程中又学习了修图软件Photoshop。目前,杂志上已刊发了我的门球创意图片20余幅,如:把球打进平流层、只有在门球杆上才能练出这样的肌肉、现在会生活的人都围着门球转、比赛进行时、门球是我的种子、门球屋等。 回顾自己担任门苑通讯员的经历,虽然有自己个人爱好写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遇到了《门球之苑》杂志里的一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的优秀编辑。在这些老师中,有我见过面的,也有从未谋面,但确常年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和电话等方式交流的。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不仅教我写作、教我用电脑绘图,还教我做人。有的看到我投去的稿件与自己的稿件发生了“撞车”,硬是把两篇稿子合在一起以我的名字发表;有的不厌其烦的反反复复帮我修改文稿,直到符合发稿标准为止;也有的主动给我提供素材、为我介绍学习材料,帮我提高写作水平。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老师的指导,才使我有了如此大的进步。 如今,年近七旬的我已来到了人生中宜养天年的时刻,早已是无欲无求。打球也罢、写稿也罢,我只求做自己爱好的门球,以期为球友们做点事,自己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