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往西征 南去北战
——记周乃余球友在友谊赛中的经典一杆
昨天下午,还是十个人到球场练球。三点开始,小学队与中学队打了三场友谊赛,其中一场比赛只剩下5分钟的时候,场上比分13:13 ,双方持平。
这时场上双方的态势是:
红方3分球1号在三角前二线边;2分球3号在三门前一号位压线;2分球5号在四线界外;3分球7号在一角界外;3分球9号在二门二号位靠二线边 。
白方3分球2号在一线半前约3米处;2分球4号在2号前接4号上柱;3分球6号在三门后约4米处;3分球8号在四角界外;2分球10号在二角界外 。
轮及7号入场,教练指令7号击球员打到三角1号前,但落位不是很好、距离1号约3米;8号入场、打到4号与6号之间;教练指令9号打到1号与7号之间,可1号击球员周乃余摇了摇头,示意打到中柱附近,双方会意地笑了笑,9号便打到中柱附近;10号入场压线。
轮及1号击球员周乃余起杆了。只见他稳稳地薄擦7号、自球跑到中柱前、闪送7号成功撞柱,续击9号、闪送9号成功上柱,接着撞击4号、闪4带2双出界,再撞击8号、闪8号从一角出界,又打中6号、自球还向中柱靠近了二米多(这时比赛终点时间到), 将6号闪出界外后,自球撞柱成功!2号界外,比赛结束。
红方以19 :13 取胜。
这杆球之所以堪称经典,个人认为,
一是作为击球员,周乃余球友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战术思想。教练让9号再去接他的1号、是为了增加保险系数,他示意不要,是因为他知道,9号接1号、9号就上不了柱,9号打到中柱附近,就有上柱的可能!
二是他有技术发挥的定力自信。事实上,在教练发出指令之前,对于1号该怎么打,他既有清晰的思路,更有实现这一思路的定力自信!
三是技、战术任务完成得十分完美。这一杆,他打了11个击次,无一失误。算得上技、战术任务完成得十分完美的一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