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门道

朱德录“八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07: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文字摘选自 郑炜 门球小说《过门》


3 采访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


    许多年后,在中国门球界,依然有人时常提起他的名字,因为没有他,就没有中国门球,就没有中国门球事业的发展壮大。中国门球的诞生与发展,与朱德禄的名字无法分离。
    我正式调入《门球世界》编辑部已是深冬,编辑部选题会一致通过2005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就是朱德禄,文章题目我都想好了: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
    2004年的第一场雪,要比往年来的晚很多。往年这个时候,早就下雪了。在这个无雪的冬天,我为了女朋友,毅然决然从《体育大观》编辑部调到了《门球世界》编辑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我要去和“8秒超时犯规”决战!
    冬天,落叶的树木在马路两旁默然站立,灰色的鸽群带着哨音掠过城市的上空。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如约走进四块玉国家体育总局家属宿舍区,一个电话过去,朱德禄夫人张承颖阿姨下楼下来接我。
    张阿姨是贵州人,她说话的声音在我听来有种歌唱般的韵味,或者说是温润,总之,听着让人心里舒服。也许这就是缘分,在此后的岁月里,张阿姨始终对我关怀备至,不离不弃。听张阿姨说,朱老为了接受我的采访,昨天夜里找出了许多资料,一直整理到很晚才睡,但今天早早就起床了。
    我跟在张阿姨身后坐电梯上三楼,进家。
朱老享受省部级领导待遇,住房比较宽绰,客厅和餐厅是通透一体的,正午灿烂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窗玻璃射进客厅里,让室内充盈着一种新年临近的祥和。阳台上有两株粉红色的蝴蝶兰,正鲜艳地张开翅膀高挑着一副婷婷玉立袅袅动人的模样。茶几上一个青花瓷盆里养着一头洋葱,那头洋葱居然开出了一簇簇粉白嫩黄的碎花,喜性,素雅,清纯。
    我问张阿婕:“阿姨,这是什么洋葱啊?怎么开这么好看的花?”张阿姨笑了:“这不是洋葱,这叫水仙花。”
     噢,这就是水仙花呀!从此我就认识了水仙花。
     张阿姨给我倒杯茶水,让我在沙发上坐,然后去喊朱老:“老
朱,小郑来了。”
     朱老从一个房间里走出来,老远就冲我招手说:“你好啊小郑!”
     我慌忙从沙发上站起来,向朱老深鞠一躬:“您好朱老!”
     朱老走过来伸出两手握住我,他的手温暖有力。我当时想起一张照片,毛主席接见尼克松时的照片。呵呵,虽然我不是尼克松,但我心里把朱老当成了毛主席一样的大人物,我一直认为只有毛主席的手才温暖有力。我后来跟许多大人物握过手,他们的手都温暖有力。我至今坚定认为:越是大人物,握手时越是温暖有力。呵呵,我承认我这话里有调侃的水分。
    我和朱老分宾主落座。朱老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神态亲切而随和,涤去了我来时怀有的种种神秘和敬畏。他的双眸炯炯有神,思路敏捷,说话严谨而富有条理。
    我首先问朱老是怎么把门球这项运动引进到我国的?其实我那时最想问朱老多大年纪了?我对他的年龄很感兴趣。但我没敢问。后来我悄悄问张阿姨,张阿姨告诉我那年朱老77周岁了。我想一个77岁的老人,肯定有过许多不同寻常的经历,如果讲出来,足以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
    事前我已把采访提纲通过电话说给张阿姨了,朱老也做了充分准备,所以他对我的问题不用思索如数家珍。
    朱老说:“那是1983年,大概是3月份吧,日本访问团,现在叫‘门球使节团’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群体司的同志陪他们去了北师大附中和二附小,见看了他们的门球演练。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这是门球,只是觉得好玩,很感兴趣,就你一杆我一杆地打着玩。因为觉着这种活动好玩,有意思,就向日本客人求教,人家就把带来的门球、球杆赠送给我们,教我们学打门球,待我们学会以后,就跟他们进行友好比赛。
    我当时就发现,这个活动对设施要求简单,比赛文明礼让没有身体对抗,安全性高,利于推广,适合老年人。当时我们国家刚实行离退休制度,一大批老干部退了下来,干什么呢?如何让这批老人愉快、幸福地安度晚年,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中央领导,对这批刚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同志也非常关心。他们刚退下来,参政议政的积极还都很高,对新上来的领导班子工作也时常指手画脚,不利于新老工作交接,新上任的领导无法更好地开展工作。当时中央也刚颁布了个20号文件,提倡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特别提了要建体育强国。因此我就下定决心,在全国推广这项适合老年人从事的运动。1985年5月,我们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期全国门球训练班,为推广发展中国的门球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接下来就是制订比赛规则,组织器材生产,同时向国家体委报批门球成为国家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1986年,第一届全国门球比赛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一场大规模推广门球运动的序幕从此拉开了。
    1987年8月,中国门球协会成立了,我担任第一届主席,同老年人体育协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共同办公。但是门球事业的发展也吸纳中年人和年轻人,我当时既是群体司司长,又是门协主席,两项事业齐抓共管,协同发展,这样更有利于门球运动的发展。
    当时有句顺口溜:离休退休不要怕,不进政协进人大,政协人大都不进,老年体协来安家。这样,各地门协的主席大都是当地刚刚退下来的老领导,有一定的影响力。既然打门球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还是一项娱乐活动,那就干吧。国家也支持,当地政府领导更是没有二话,你要建门球场,好!拨款,建!”
    说到这里,朱老爽朗地笑了。
    我从采访中了解到,中国门球协会成立后,接着就加入了世界门球联合会,1991年加入了亚洲门球联合会。朱老担任门球协会主席期间,为了让门球运动更加适合中国国情,他从实际出发,坚决支持中国广大门球爱好者的打法。源自日本的门球规则要求,打门球须侧打。但侧打准确性差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中国的门球爱好者就发明了一种“正打”(跨打)法。“正打”(跨打)优于日本人的“侧打”,却不符合日本的门球规则。因为大家坚持这种打法,不愿改成侧打,日本门联不同意中国这种打法,而且派代表团来华商谈,让中国改变打法。经过双方谈判,朱老坚持的解决办法是日本用日本的打法,中国用中国的打法;在日本比赛时用日本的打法,在中国比赛时用中国的打法。说这番话时,朱老的神情异常刚毅,由此可以想象他当年与日本门联代表谈判时的样子。
    “因为我们在国内就坚持跨打,并广泛研讨实践新的技战术打法,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越来越强,加上我们的门球人口众多,在国际门联中成为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所以后来不仅日本人让步了,允许‘跨打’法参加国际门球比赛,连韩国人也学习使用我们的这种‘跨打’法。”朱老脸上淀出了一个胜利者的微笑,“世界门联后来也认可了我国的‘跨打’法,国际规则也进行了修改。”

    朱老不仅对国际门球规则改革方面有所促进,在门球器材的选 材用料上也做了大胆创新。日本人的球杆,槌头是木质的,因而要求其它国家也使用木质材料。日本的林业发达,用木质的不成问题,但我国的林业资源有限,且球员众多,如果一味强调使用木质槌头,势必影响我国门球运动的发展。于是,朱老又提出了坚持使用合成树脂的,这样既减少了成本,也给厂家谋了福利。
    另外,在门球场的建设方面,朱老也找到了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日本的球场是用草坪,草坪地坑坑洼洼,打起来难度大,当时对我们中国来说用草坪成本太高,没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用沙土场地。沙土场地只要求地面平坦就行,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
    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门球事业过程中,也曾遇到过来自国内人士的阻力。针对老年人腿脚站立不稳,手发抖等现象,胜利油田的徐卫国发明了一种“贴脚”打法。但是,有的地方就反对,特别是一些裁判员更是反对,说是日本没有这种打法。朱老虽然身为中国门球协会主席,但他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为了此事,他亲自去胜利油田去做调研,调研结果,“贴脚”打法深得老年人推崇。于是,“贴脚”打法就在中国推广开来。
    朱老对我说:“这是一种形式的问题,只要不违背规则,你想怎么打就可以怎么打。门球是一项健身娱乐运动,不是单纯的竞技运动。中国的门球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才行!”
    朱老担任门协主席其间,成立了三个委员会。一是技术委员会,二是裁判委员会,三是宣传委员会。他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这三个委员会,群策群力,门协的工作开展起来那是相当的顺利。
    当我问起中国门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时,朱老说:“我认为中国门球运动的发展,一要搞好群众基础,大力发展门球人口;二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在各项国内、国际赛事当中取得荣誉,为国争光。因为门球既有普及又有提高的任务,二者要相结合,所以要搞‘两点论’,但又不能忽视普及这个基本任务,这是‘重点论’,如何搞好两者的协调发展,这又是‘协调论’。人们说‘门不在高,健身则灵,球不在大,有赛则兴’,所以兼顾各项门球赛事,乃是门球运动发展的杠杆,对门球运动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朱老特别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门球工作的第一要务,并为中国门球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一、 借“小庙高僧”的力量“升位”;
        二、 在农村体育人口上“挖潜”;
        三、 发挥各媒体作用以“扬名”;
        四、 向市场和厂家“求利”;
        五、 培养骨干、能人促“发展”。

     对于以上五项建议,朱老给我解释说:“门球发展的关键还是依靠领导的支持,所以我说一定要‘小庙高僧’。现在门球地位偏低,我们要借助有影响的领导,推动门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各地门协还应该加大力度挖掘农村和偏远城镇门球群体,我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在农村,场地建设条件便利,不像城市,人多地少。过去农村穷,条件不够,但现在农村富裕了,发展门球的时机也已成熟。各项门球赛事一定要有新闻媒体宣传才行,借助媒体的作用,把门球的名气扬大、扬热,借机造势。如果有众多媒体报道我们的门球赛事,那么肯定会吸引来众多的赞助单位,从而借助商家、厂家资金力量,让门球跟足球一样走进市场。我们从事门球工作要全力以赴,要凝聚很多高水平的专家教授才行。这样才能集思广义益,贴近实际,贴近需要。”
    可以这么说,我采访朱老的过程,就是听朱老给我讲门球课的过程。如果不上这一堂门球大课,我永远进不了门球界的门。感谢英明的姚见老师,您不愧是主编啊!



     回到单位,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完全消化朱老的访谈录音,然后变成文字。初稿出来后,先交给姚主编过目。姚主编看后,更正了部分与事实稍有偏离的地方,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帮我改了十几处错别字,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放过。
    遵照姚主编的吩咐,我再次登门拜访朱老,并呈上已过终审的清样稿,请朱老最后审定。朱老接过稿子,回到自己书房去看,有张阿姨在客厅陪我聊天。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朱老从书房里出来了,脸上溢着温暖的笑意:“小郑,辛苦你了,写得很好,就是题目不太合适,我帮你改好了。”
    我双手接过一看,原题目“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被红笔圈过,上面一行小楷工工整整地写着:中国门球开拓者朱德禄。
    说实话,我不喜欢朱老改的这个题目,就想跟他争一争:“朱老,姚主编说了,您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中国门球之父啊!”
    朱老连连摆手,说:“不敢当不敢当,不敢当啊小郑!”他连着说了三遍不敢当,“我推动门球事业的发展是工作驱使,是我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老一代革命家陈云同志有个精僻的说法:‘功劳第一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是个人才智,这个次序不能颠倒了!’”
    朱老的这番话让我肃然起敬。我尊重朱老的意见,把文章的题目改为了“中国门球开拓者朱德禄”。但在排版的时候,我多了个心眼,让美编在这篇文章的页面上设计了一行虚影字: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我是实在不甘心啊!这可是我的得意之作,不能有太大的遗憾。
    2005年第1期《门球世界》杂志印刷出版后,我又去了朱老家里。朱老手捧杂志,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仔细地阅读我的文字。等他看完,再次向我表示谢意时,我假装一脸无辜地向他表示歉意:“朱老,对不起,我没有完全听从你的意见,发稿前,没有好好审查,出了点小问题。”
    朱老和从旁端坐的张阿姨神情一怔,同声问:“什么问题?”
    我拿起杂志,翻开页码,指着页面上的虚影字说:“你看,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是美编设计上去的虚影,光把题目改了,忘了把页面上的虚影字去掉。”
    朱老和张阿姨忙接过杂志去,仔细地瞅页面上的虚影字,等他俩看出是“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时,朱老忍不住笑了。
    我假装一脸无辜:“是美编忘记了!”其实我心里暗自得意。
    朱老和张阿姨走过的桥也比我走过的路长,他们吃过的盐也比我吃过的面多,就我那小心眼,他俩心里跟明镜一样。
    朱老很无奈:“你这个小郑啊!”
    我也不再解释什么,只是嘿嘿嘿。
    朱老吩咐张阿姨:“中午的饭就不出去了,让小郑在家里吃吧。”
  我知道,朱老喜欢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07: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图文,来自门球狂人2018年文章

                                       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

                                                                 撰文 门球狂人


     朱德禄,男,原籍辽宁黑山,生于1926年12月,卒于2015年2月,享年89岁。曾在吉林大学、国务院外事办工作,历任国家体委政研室、国际司、群体司等负责人,全国体总、全国老体协副主席,中国门协第一、二届主席。

一、我认识的朱老
    2015年2月14日,我到北京参加了在八宝山送别中国门球的奠基人、原中国门协第一任、第二任主席朱德禄先生的活动。朱老安静的躺在鲜花翠绿丛中,面容依旧,这是我最后见到朱老的一刻。

朱德禄 2007年2月22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20多年以前,河北省老年体协在石家庄黄壁庄水库招待所召开的一次河北省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我和应邀参会的朱老有过一次较深入的谈话,我们就老年体育工作谈了很多,其中谈的最多的是门球。
    我俩交谈和漫步在住宿的院子里,后来溜达到了水库大堤,漫步一大圈下来,谈兴浓意未尽。
    他当时认为:门球适合老年人,但门球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他的一篇讲话中(曾刊登于早期的门球之苑)发表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朱八条”:   


    1.服务对象要打破年龄层次,鼓励老也打、中也打、青也打、少也打,男女老少全民皆打,使门球入社会、入家庭。
    2.实行“官也办、民也办”,“绿叶配红花”,体委门协办,鼓励民办,群众自办。
    3.各级运动会开栅栏,使门球有一席之地,叫“世也赛、国也赛、从省到村方方面面各阶层都有赛”,以赛兴球。
    4.“全民打,社会办,各级比赛我都占,门球不火心不甘”。
    5.坚持“小型、多样、就近、就地、就便、分散和节俭”。
    6.小型的多搞勤搞,大型集中道远的少搞。
    7.推广“四不一自”,即:不交报名费,不发纪念品,不宴请,不住宿,午餐自备。
    8.要遵纪守法,法纪严明,以法治球。“江河下千里,离不开堤坝约束,火车跑的快,耍受道轨管束”。“国无常弱,无常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应该说,时至今日,这八条仍不过时,还可以遵循下去。甚至可以将其称之为门球工作指导思想。


二、拍板搞门球
     1983年,朱老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任副司长、司长。群体司是群众体育司的简称。
     1983年5月,日本民主党议员山田中义带领门球使节团到河北省石家庄进行访问并推介门球。日本友人佐佐木秀利、安木森五郎在中国河北省开始通过民间渠道传授现代门球。“国家体委黄帼会得到信息,赶到石家庄观察了解,从此门球由日本传入中国(王维亚 语)。”
     河北在所属的唐山、廊坊、石家庄开始了对门球的接触。后,门球在北京作了表演展示。
     负责国家体委群体工作的朱老认识了门球,最终成了门球引进中国的拍板人。
     他曾回忆说:1983年,在群体司(负责群众体育的部门)当司长时,和属于群众体育的门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说起门球真正来到中国,要追溯到1983年,日本访问团,现在叫“门球使节团”,来到中国传经送宝,把门球带入了中国。当时群体司的同志陪同他们去了北师大附中、二附小,一起看了他们的门球表演。那时候,很少人知道这是门球,就觉得很好玩。
    “门球使节团的友好人士还把带来的门球棒、门球送给了陪玩的同志,并和他们相约以后打比赛交流艺。”朱德禄说,这应该算是门球正式进入中国。
    门球传入中国,但又是怎么兴起的?这些都离不开朱老的亲历亲为。当时,作为群体司司长的朱德禄不辞辛苦地调研,他很快发现门球运动场地设施简单,比赛趣味性强,而且规则通俗易懂,无身体接触、冲撞,安全性好,很适合在老年人中推广。
    “从民间开始,我们逐渐认识到门球适合中老年人玩,逐渐开始推广这个项目。1985年在上海搞第一次培训班,组织了108名同志学习门球运动。那之后,受过培训的这108名干将,开始了门球运动在中国的推广......"
    上海举办全国门球学习班,上海和湖南举办了门球赛事活动,后来, 经河北省体委属下的一家体育服务公司经理张云光操持,河北廊坊门球队代表中国参加1986年8月26至28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举办的世界第一届门球锦标赛。再后来,1986年10月12日在河北石家庄举办全国第一届门球锦标赛。
    在随后的日子里,朱老支持北京门协创办门球刊物---门球之苑,“在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分量、有指导性的文章,这对门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姚见 语)”。这个刊物后来成了中国门协的会刊。
    随后成立中国门球协会并担任主席(两届),不断推动门球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个舶来品,一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项目,使其在中国得以迅猛的发展,这是需要眼光和魄力的。有着深厚功底的朱老在其位,谋其政,敢担当,有着过人的胆识,拍板在中国接受门球,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导门球的发展,三十五年过去,中国门球运动的发展还是很可观的,将朱德禄称之为“中国门球之父”并不为过。




三、几件小事

1、中式侧打。
    中国人接受了日本的现代门球,没有接受他们惯用的场地。中国特色反映在门球上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场地。因为场地不同,日式击球法就不合中国的水土了。中式侧打应运而生,这是中国门球人在特定的时期被“逼"出来的办法。时至今日,倘若是在平坦的沙土地和人造草坪场地上打球,高尔夫式的击球法和中式侧打孰优孰劣,相信大家会心知肚明的。很多打球时间长的人都记得,当时参加比赛要求每个队上场比赛人员中必须有一名采用侧打姿势。
    今天,球员采用什么击球姿势,实在是一件小事了,但在若干年前,那可不是一件小时哦。      
    前几年,在安徽蚌埠、四川达州当地组织的培训班上听了徐卫国先生的讲课,他的授课课件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讲贴脚击球法。
    时至今日,对贴脚击球法的质疑还是存在的。
    当年,对此种击球方法的质疑那可是”相当的强烈“的。
    最终,使得这种击球法”合法“并允许其在正式比赛中使用,拍板的是朱老。
    这么一件小事之所以提出来,是有句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老话:不管白猫黑猫,能逮耗子就是好猫。
    徐卫国是在中国通用的沙土地和人造草坪场地上实践中、发明和推广了了这种击球姿势。因为感到实用,很多人才采用了这种姿势。
    朱老为使这种“不合规矩”的击球姿势能够正名,是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功课的。
    朱老逝世后,胜利油田门球人徐卫国、张宇江(忧天)发帖寄托哀思,现将忧天发表了一张珍贵的图片,转载如下:

(图为1996年夏,朱德录和姚见专程赴胜利油田调研当年在全国引起争议的“贴脚击球”打法时所拍,忧天(左一)作为当时还是一个门球新人)

2、郑炜下海
   郑炜,一个与门球有缘的人。
   他最早被门球人认识,是成为北漂一族后在《门球之苑》工作期间。
   后来,他下海了。目前,他经营着自己的公司:春青草坪,自己创建的门球俱乐部:门球世界联盟。
   郑炜在2015年2月13日曾在中国门球网发帖:
      今日9:00时,张承颖(朱老夫人)阿姨给我打来电话,告知朱老去世的噩耗。
      朱老是中国门球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门球之父。
      当年就是朱老鼓励我自己单干、开创自己的事业,我才决定创办共创和谐门球公司的,《门球世界》杂志也是朱老命名。我至今记得那天晚上他和张阿姨送我去地铁方向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聊,他说我要是在体制内,以我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升迁空间,但我不在体制内,不如自己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一晃8年过去了!8年间,我和门球人一起在门球规则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创新,建立起全国最大的门球世界俱乐部,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俱乐部联赛。
      朱老临终前还向张阿姨问起我,关心我的事业。

    我认识郑炜是在十多年以前,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一直是门球体制外的人,就是这个体制外的人干了、而且还在干着体制内很多人干不了、干不成的事情。
    具有超前眼光的朱老应该说是郑炜的“恩人”。
    知恩图报,需要做的就是为门球多做实事,他在体制外搞起了民间门球,虽然很草根,但接地气,有前途。
    郑炜和他的团队推出了门球王争霸赛,连续十年,推出了十位球王,徐卫国、蒋宝明、李兰贵、李振河、吕小荣、郭博、李跃中、张建成、张少云、白建华,这些赛事以及涌现的门球明星们活跃和繁荣了中国门坛,使门球有所进取,有所发展,大有前途,这是发展的趋势,这也是朱老早些年前的判断。


左起 李建安、刘贤、蒋宝明、李兰贵、李振和、郭博、李跃中、张建成、张少云        2015于云南弥勒

3、中冠总决赛
   2005年,中国门球冠军赛启动。
   周仕民,一个体制外的年轻人站了出来,凭着他对门球和市场的感知,他向全国门球人交上了一份考卷。后来发生的事就不细说了,从广州连续三次,第四次云南昆明、第五次江西南昌,第六次广东珠海,第七次广东深圳,第八次河北霸州,第九次上海高东,第10次上海高东,第11次山东淄博,第12次湖北大冶,第13次山东文登,连续13年......总之,中冠赛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国内赛事。
   朱老对中冠赛是支持的,他的一篇讲话转载录如下:
   朱德禄:抓住最佳机遇期 谋求门球发展
   同志们:大家好!
   蒙社体中心和中国门球协会相邀与会,深感荣幸,特表谢意,顺祝大会圆满成功。
   有机会在这里和门球界新老朋友们会面倍感亲切,十分高兴欣慰,祝大家身心健康再接再厉,为门球事业再立新功。
   看到企业界的朋友们同门球协会联手,谋贡献,图发展、创新篇,我由衷赞赏。祝贺中国门球冠军大赛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门球冠军赛是一项十分重要、有深远意义的赛事。它激活了群众性门球赛事,构建创新型冠军平台。它牵动了全国的门球活动,影响到门球事业的大局,拓宽门球发展的通道。如能长此持续进行下去,使它不断完善充实、顺畅、一定会风光无限。
   总览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发展的大局,对提高全国人民健康素质更加重视,要求更高了。对体育部门、体育工作者赋予了重大任务。我想这就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时代赐予我们的机遇,也是门球工作难得的关健机遇期。只要门球界的同志们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并能协同老年人体协和其他各有关体育社团及热爱、支持门球事业的各界人士协力并进,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看到亮点,及时抓住总结宣传、提高、推广。这样我们就一定会为提高全国人民健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定会把作为全民健身活动一大亮点的和群体活动中的一项领军型的门球,搞得更加灿烂辉煌。


4、门球“复活圈”
   郑炜曾发帖说:朱老曾有在终点柱设置门球复活圈的构思,让界外球进场内复活圈后有一次续击权的机会,我在门球王争霸赛中试验过两届,后来因种种原因没有再坚持,我想适当时候再恢复这个试验,以纪念朱老。
   门球网友红柳(房邦杰)发帖说:没有朱老就没有门球的今天,朱老永远活在门球人心里。
   今天才知道复活圈是朱老最早提出来的。复活圈是在中柱半径20厘米画一个白圈,2008年在重庆江津参加争霸赛时就设复活圈很有意思,比赛时界外球进场如果进入复活圈就可获得续击权。朱老提出的论点远远超出门球比赛,要我们在做事时思前想后,考虑问题更加缜密。
   建议今后门球联盟举办的赛事都设复活圈,纪念门球之父朱德禄为门球做出的贡献。

   而今,人们的思想解放了,行动中也少了很多羁绊。
   网上研讨门球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中国门球网资深网友,原新疆兵团党校副教育长何炳生(戈壁梭梭)曾写到: “续击圈”我一直认为是郑炜搞得,现在才知道是朱老提出的。08年在江津举办的第三届球王争霸赛第一次试行;09年在寿阳举办的第四届球王争霸赛再次试行(这次我参赛了),陕西的张天祥老汉,凭着深厚的功底,两次在关键时刻打进续击圈,使界外球取得了续击权,并且最终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一次还有一条临时规定:个球满分可在下轮次重进一门,继续参加比赛,得分累计,这一条已经写进了2011规则(改称“分数不封顶”,满分也改成中柱得分,文字上简单了,但有后遗症)。其实这两条都是实质性的改革,它使每个球自始至终充满着活力,可有效地加快运动节奏,加大运动量,增强竞争性。刚才看到郑炜已表示将继续试行,我完全赞成。(圈适度放大,以后技术水平高了还可缩小)对朱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确实是中门球的奠基人。敢于引进,敢于创新。引进并在全国推开已成现实,但是,创新才是刚刚开始,这正是我们以后要努力去做的。
    朱氏“复活圈”能否在门球领域推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再推行的问题。
    我本人对此持积极的支持态度。
   “复活圈”以及一切可以使门球场节奏加快、技战术增强、观赏性增大的积极举措,都是应该努力在实践中使用的。在民间举办的一些赛事中,这样的尝试更方便一些。

新疆红柳建议及附图,注意看图中的时间,那可不是今天才想出来的哦


5、门球王争霸赛
   鼓励郑炜下海后,朱老继续关注郑炜所从事的门球事业。
   2013年,他委托夫人专程到了河南卢氏,对赛事倾注了感情。
   我本人参加了门球王争霸赛的山东东营、河南卢氏、山西绛县、重庆江津、云南弥勒的几次赛事组织活动。印象最深的是河南卢氏。朱德禄先生的夫人张承颍女士2013年受朱德禄老师的委托,应邀参加在河南卢氏举办的第七届球王争霸赛,张承颍女士在开幕式上代表朱德禄为大赛致贺词。
   可以说,在中国门球界干了事、干成了事、现在还在一直干事的郑炜是在朱老的引导支持关怀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尽管这条路很坎坷,也很艰辛,我还是由衷的期望还算年轻的郑炜:站直了,别趴下,按照自己的前进目标走下去。




2013年,朱德禄先生的夫人张承颍女士在河南卢氏


6、两本书
   在参加朱德禄遗体告别仪式时,笔者得到了一份《朱德禄同志生平》简介,现摘录其中一段:
   朱德禄同志离休后,仍心系体育事业,关注、关心群众体育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余热。在年届八旬退出中国老年人体协工作后,还主动参加老年大学文学班,并结合多年实际工作,于2014年出版了诗作《雪鸿留痕》,旨在充分抒发其热爱生活、赞美新时代的情怀,在老同志当中树立了“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时代老人形象。


    朱老的书出过两本,都是由他的夫人张承颖大姐帮助编纂整理的。银龄传媒总裁周仕民在第二本序中写道:朱老此前已出版过一本《雪鸿留痕》,这次算是续之,选编过去遗漏或近期的一部分作品。
    这两本书书名用的是一个:《雪鸿留痕》,书面题字是姚见先生。2015年2月14日,笔者参加完朱老遗体告别后和邹慧心、郑炜一起陪姚老一起从八宝山乘地铁返家,当时看上去,姚老身体及思维还是很好的。
    姚老2011年2月14日在朱老第一本书序中写道:我和德禄同志相识,已有二十多年。由于我热爱门球,俩人结下了缘分。
    门球世界联盟俱乐部郑炜在书后写了《醇厚的诗情 灵动的诗心》,写道:朱老用自己手中的笔,鞭鞑假恶丑,讴歌真善美,那一行行优美整齐的诗句使我们能触摸到诗人美好真诚的赤子之心,也使我真实地触摸到诗人美好真诚的赤子之心,也使我真实地感受到老人如火如荼的生命和酣畅豪放的诗情,意境空灵的诗心和融合古今的诗美。
    图文并茂的两本书一直收藏着,有时间时浏览阅读,对痴迷门球的狂人是一种激励。




   如上,写了几件小事,看起来是几件小事,但它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门球也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四、门球要发展
   门球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产生一些想法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还抱着“规则就是法规,动不得”的想法,这种想法可以有,但不能以此阻止新的想法和做法的出现。
   中国门球网是门球人自由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地方。
   很多人不满于网上一般讨论,他们有了实际的行动,开始对规则“动手动脚”了。
   应该说,对规则的任何改动应该是有关组织部门的事情,但现实是:有关组织部门对修规的确有点不在行或者说不靠谱,十多次的修规还是漏洞百出,大家不满意啊。
   全面接轨试过了,行不通。
   走自己的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好办了。
   看完关于朱老的一些论述和做法,再琢磨一下“路在何方”,我们需要思考、需要行动。

   关于解放思想,我的学习体会是:
   解放思想是指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以发展和建设为对象,是由实践到认识乃至理论的科学思想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正确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辨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促进相互依存。从本质上讲,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作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这一辨证关系要求我们的认识必须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才能站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立场上准确的把握客观实际,联系实际工作指定正确的指导思想,确定目标,克服实践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不断认识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开创新的二者相结合的局面。
    我们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要改造我们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觉悟和素质,是我们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的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解放思想要着力于研究和解我们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去空谈,如果解放思想没有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就会是一句空话,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殆误绝好的发展机遇。

    门球要发展,是个大课题,只有门球人才能使得这个项目得以更好的发展。
    历经门球引进以来的岁月,撰文缅怀中国门球之父---朱德禄。
    缅怀老一代门球工作者的功绩是必须的;研究和推动门球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更是必须的。
    不如此,对不起逝去的门球先人;
    不如此,也对不起更多的门球后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0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八条》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对待门球运动的指导方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08: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人创造的,门球历史亦如此。
读了如上文字,知道了:
1、提倡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打门球,是朱德录同志。
2、门球的中式姿势源于朱老支持和肯定。徐卫国发明的贴脚打法,也是时任中国门协主席朱德录最后拍板予以肯定的。
3、门球场设立“复活圈”,构思于朱老;试验于郑炜和他的第五届球王争霸赛;成形于门球狂人和他的涿州中式门球。
4、为了门球的发展和发展的门球,解放思想尤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中国门球运动、发展中国门球文化、发展中国门球事业,任重而道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4-30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