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冬至 “数九”开始今日冬至 “数九”开始
[url=]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微博[url=]微信[/url][url=]分享[/url][url=][/url]
原标题:今日冬至 | 佳节一阳生,“数九”开始
作者:上官云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2019年12月22日:冬至 我们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冰益壮,地始坼 隆冬时节,来了  钟玉成 摄
早在两千多年前 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 最终测出了冬至 在二十四节气中 它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 在古人看来 冬至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间点 所谓“阴极阳生” 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 这是一个大吉之日  年磊 摄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过了冬至以后 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古人把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之物 冬至后五日,阳气虽已渐渐生长 但阴气仍旧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还是蜷缩着身体  张建刚 摄
二候麋角解 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冬至后再五日,阳气更强一些 糜感到阴气消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又五日,由于阳气初生 山中的泉水暗暗开始流动,也逐渐变得温热  万礼志 摄
“冬至大如年” 古代,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节日 又有“亚岁”的说法 人们会在这天祈求 来年疫疾消除,风调雨顺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古代在这一天,会放假休息 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赠送美食 又叫做“贺冬”  魏建军 摄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冬至开始,正式进入“数九”天 那些在各地流传的“九九歌” 记录了此时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文人雅士也会凑个热闹 比如九个人相约饮酒、吟诗作赋 宴席上要用九碟九碗 寓意“九九消寒”  郑磊斌 摄
冬至一到,新年也就不远了 那些冬至美食,满满浸润着家乡的味道 北方有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 南方则多半吃汤圆、长线面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天气极为寒冷 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 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白雪 摄
冬至,宜潜阳补温,敛阳护阴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注意空气流通 早睡晚起,保持平和畅达的心境 如果有晨练习惯 则应该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 以免诱发疾病  中新社发 陆欣 摄
冬至前后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 按照民间一贯的说法 此时人体内阳气正蓬勃生发 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 可以适当多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再如,此时适宜吃一些温补类食品 如龙眼肉、扁豆、山楂、胡桃等 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食用导致上火  杨静 摄
要想滋阴润燥 可以吃诸如莲子、大枣、银耳等 木耳、黑枣、芝麻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冬至的许多习俗 都倒映着人们对节日的期待和喜爱 寒冷在外,温暖在心  陈超 摄
那些美好的冬至诗词 描绘的便是人们在冬日的感悟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孟德龙 摄
《冬至夜喜逢徐七》 明·高启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艾克 摄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杨锦 摄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日思亲》 明·于谦 客里逢佳节,天涯忆老亲。 葭灰初应候,梅蕊渐回春。 醉讶朱颜好,愁添白发新。 孤云恒在望,翘首欲沾巾。  王斌银 摄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天气虽冷,却是春之先声 在等待春天到来的日子 不妨趁机总结一年的收获  王将 摄
也可以打磨心性 品味岁月的馈赠,更添一份暖 今年冬至,你如何度过?
责任编辑:张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