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查看: 688|回复: 1

[难得糊涂]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4 1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糟老头 于 2019-9-4 12:10 编辑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这是他将真、草、隶、篆书融为一体而独创的一种奇特写法,有乱石铺街、杂乱有章"之誉。江苏兴化郑板桥纪念馆有"难得糊涂"的砖刻,现已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难得糊涂"仿佛像四个人站在那里东倒西歪,颇以装糊涂的模样。再看跋语,恰似山阴道上涌来之人群,老翁策杖,小孙牵袂;少男姿肆,少女含羞;急者抢道,徐者闪让;壮者挑物,弱者随行。其笔墨随心,天机流畅。或如风起云涌,时得舒卷变幻之气;或似飞花霰雪,极尽自然洒脱之趣。
           "难得糊涂"四个字的由来颇为有趣。据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看郑公碑,观尝渐入痴迷,直至落日,竟然无法出山,只得晚间向山洞一处茅屋人家借宿。茅屋主人乃须髯齐胸的策杖老翁,板桥环视室内,只见壁悬书画,架放书籍。主人自称糊涂老人。郑板桥观其言谈举止高雅不凡,并与他交谈得十分投机。
            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尝,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清人刻于砚台之上。郑板桥有感于老人糊涂必有来历,便提写下"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自己的印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空余,郑板桥请老人提写一段跋语,老人没有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之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一方印章:"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这才知道老人是一位退隠官员。他见砚台还有空处,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老人见后,抚掌大笑。一位是饱经沧桑的县令,一位是曾有显赫功名的退隐官员,两人在此遇到了知音。"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经历人生沧桑的感悟。后人觉得"难得糊涂"蕴含着哲理,因此,"难得糊涂"也就越传越广了。
            (摘自8月24日《天津工人报》)
发表于 2019-9-5 05: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9-9 1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