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蚊子的世界里雌蚊靠吸血为生,而雄蚊则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不叮咬人。白纹伊蚊有"亚洲虎纹"之称,叮人凶猛更是传播登革热、寨卡等病毒的媒介和帮凶。
让蚊子对抗蚊子一一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让白纹伊蚊"绝育",以达到种群控制的效果,让蚊子成为对抗登革热、寨卡蛟子的"武器,这是一科研团队"以蚊治蚊"抗登革热的原理。
2015年3月,首批"绝育蚊子"在广州南沙沙仔島释放,这是该研究的第一个田间试验点。2016年3月,番禺大刀沙島释放开启。从孤岛再到城市,2018年,"绝育蚊子"已"悄然"进入广州市区的城中区与高楼大厦里。
7月18日,《自然》发表了来自中山大学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传染病:双管其下的蚊媒防治》。团队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两年的时间里,野生蚊子种群几乎全部清除,每年野生蚊种的数量平均减少了约83%一94%,且在长达6周内部侦测不到任何蚊子。
奚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一技术的成本每年每公顷的面积在108一163美元之间。最快一年内"绝育蚊子"技术抗登革热有望投入运用。"希望未来这个技术可作为一个控制登革热的绿色环保的手段与技术向全球推广"。
(摘自7月18日《南方都市报》 贺蓓 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