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20 11: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9-5-20 11:53 编辑
我的看法和你看法有相同之处 ,比如:对国外过于优待(为了吸引国外队参赛,适度优待是必要的),而对国内又这么苛刻,即要求高标准的统一食宿,又要交500元的报名费,似乎不妥。我之所以支持这一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各国门球人了解有中国特色的门球,为以后中国门球成为这一运动的引领者,促使槌球(门球)再次实现一次阶段性的飞跃奠定基础。中国特色的门球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只是还需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和完善。试想:1.场地。实行沙场、人造草坪场、天草场并用,并以沙场、人造草场为主,大型赛事原则上用人造草坪场,这种最先进的场地使用模式是不是中国特色?2.器材。英国时代规定球杆的槌头必须是圆柱体,日本时代要求原则上是圆柱体,我们是外形不限、允许使用各种式样的槌头,即有圆柱体,又有方形头,方的又分直型、船型、甚至还有斜面槌头,人的习惯、爱好不同,可以自由选择,那种好用就用那种,这是不是也已形成了中国特色?3、运动员的打球。传统模式是“仿高尔夫”,即侧苗侧打,而我国一开始就是正瞄正打,先是高杆贴脚为主,现在流行的是双脚近球站位,总之,我国运动员的打球是多姿多肽,不拘一格,怎么打的准就怎么打,这是不是具有中国特色?4.规则的修订。也有重大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限双和分数不封顶。槌球(门球)这一运动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前600就没有规则,直到1861年,英国的E.劳特利吉才制定了第一部规则,20世纪40年代,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开展槌球运动的日本,对英国规则(也是当时的国际规则)根据国情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将6门1柱改为3门1柱;二是将限分不限时,改为即限分又限时的25分制;三是创造了多杆球(这是体育运动不该有特权行为)。这三条可以说是现行国际门球的三根顶梁柱,我国规则的修订给它折断了一根,重伤了一根,还有一根我主张是继承。
构成槌球(门球)运动的这四大要素,我们经过30多年的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它即不同于以往的槌球,也不同于以日本门球为模版的国际门球,这还不算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特色的中国式的门球??,但是,世界上有多少门球人了解我们的门球,认知我们的门球?太少了,正因为这样,无论走出去还是请进来我都支持,所以,我赞赏中国门协这一举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