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11 17:04 编辑
减少界外球的尝试和感受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我打了一场一人十球五轮单挑赛,搞了一次减少界外球的有趣尝试,感受颇深。
有人问:“为什么要搞这个尝试?”我的想法是:最近阅读了网友戈壁梭梭2 <改革的深化既要符合国情更要有针对性>的佳帖, 他提出许多改革方案,比如“对方球不准打出界外”;“一圈四岛”等建议;门球狂人总版主去年4月成功举办了“涿州中式门球”第一次实验赛;门球资深网友军旗老师也尖锐指出:"减少界外球过多的负面影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准将对方球打出界外。"于是我就产生了尝试的念头------首先自我约法三章:一是打五轮,不计时间;二是按序击球,一门不留球;三是不得将对方球闪击或闪带出界,若出界,对方球就近压线,自球不动。”
于是,单挑比赛的序幕就拉开了。
比赛详情不赘述,仅举两个有趣的镜头:
镜头一:第一轮,1号进一门后在二门一号位占位;2号进一门后续杆未能进二门、停在二门2号位,;3号进一门后续杆进了二门,到三门一号位占位;4号进一门后、直接去三角靠边;5号进一门到二门后接应1号;6号进一门后到二角边隐蔽;7号未能进一门;8号进一门后盯准1号拔钉成功,将1号闪送至一角边,自球进二门到四角边;9号进一门后、续杆撞击2号,将2号闪送至一角靠近1号,自球落位二门一号位;10号进一门后,续杆落位于三角靠近4号。
镜头二:第二轮,1号撞击2号,将其闪送至一角边,自球去三门后接应3号;2号直接去三角接应4号;3号进三门撞击1号获得双杆、续杆将1号送二门后5号前,自球两杆击中4号闪送至三线边,再击2号闪送靠5号,自球接应7号;4号击5号未中到三角边;5号击中1号和9号分别闪送二门0号和一号位,续杆擦2号跑至二门前闪2号于二门接应9号,自球进二门后至三门一号位落位;6号远射二门成功到四角接应8号;7号进一门后击中3号闪送至9号处,自球跟去;8号击中6号闪三角10号处,自球进三门后又成功撞柱;9号击2号闪送二门1号处,续进二门擦5号未果出界;10号擦4号至二门前闪送4号进二门,自球也进二门,远冲5号未果出界。
---------
五轮结束时, 白方以26:19获胜。
这次尝试让我感受到"不将对方球闪出界外"真好,不仅能避免赛场“一边倒”现象发生,还大大增强了竞技性和观赏性;不将对方球闪出界,其威慑作用不可小觑,这必定会影响到战略战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增强战略战术的前瞻性,无疑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比赛按顺序击球,先手球为强,抢先击到对方球闪击出界外,则造就己方的下号球成为王牌球,又可将王牌球派送去进攻吃掉对方球,夺得优势,再进门得分,劣势方技术再高也只能望球心叹,技术得不到正常发挥。这就是界外球没有击球权,不能平等参与竞技所致。“一边倒”态势,导致优势方在场内“唱独角”戏, 劣势方站在场外“观赏”,望球心颤,球员受冷落,内心受伤害,这种尴尬局面很不和谐,常引发异常心理和不文明言行。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尴尬的“一边倒”局面,就要修改《门球规则》,规定取消大量界外球,即规定"在比赛的有效时间内,不管用什么战术技术击打到对方球, 在闪击时,只能闪送到远离球门或已方球的场内边、角线内,若闪送对方球出界,视为闪击球犯规, 停止续击权, 他球放回出界处界内压边,自球不动"。这样不仅增加了闪击送球的技术难度,也增加了对方攻击和进门得分的难度, 平衡了击球权, 竞技观赏性也强了。 只有极大地减少界外球,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比赛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竞技的门球运动新模式,也就很难形成“一边倒”的局势-------这是我初步尝试的感受。 战术提示(轮次制、对方球出界犯规)(军旗) 1、战术设计不再以控势为主,应以得分为主,但过去成型的战术套路,如一门留球、王牌球的造打、结组、强占要隘、压前打后等,还会继续使用,只是其作用降低。 2、新问题是撞击对方球后闪送位置的选择。据长时间多场次的实践,初步认定应坚持的原则是:被闪送的对方球落位后,不能直接得分,尽量不与他球结组,难以攻击本方得分球和结组球。在此原则下,根据被闪送的对方球的状态,分别送到四个角或一、三线中、尽量靠近边角、尽量远离本方球的位置,还要考虑利用球门、中柱阻挡,来增加该球进门或攻击我方重要球号的难度。如:待进二门的球,可送到一三四角或三线中,若是待杆球也可送往二门零号位,即不能进门,还可利用球门遮挡,增加该球攻击我方三门前球的难度。慎用“看管”战术,如③打⑥送⑤,优点是⑥不会有接应球,危险是④若远撞成功,损失很大。 3、大号球(如⑨号⑩号球)是“法定”的收杆球,也经常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球,要尽量分配给技术较好的队员。最后两轮,战术设计要注意保护、使用好大号球和次大号球(⑦、⑧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