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070|回复: 19

发展竞技门球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8 16: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展竞技门球势在必行
         发展竞技门球势在必行。因为,这是由它诸多特性所决定的:一是门球属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有益健康,这正是现代人的健康理念所刻意追求的;二是门球是一项群体活动。现代社会属于外向开放型,门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平台;三是门球的技战术含量高,手脑并用,富有竞技性,情趣无限。人们尤其中青年人当门球普及并了解门球以后,定会积极参与进而痴迷于其中;四是门球运动量适度,老中青少皆宜;五是门球属“平民高尔夫”,格调不低且较高雅。  
         所以,门球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有不可低估的发展前景。我深信,独具魅力的竞技门球,将会在以休闲娱乐为主的老年群体活动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而且一定能够从中适当分离开来,登上我国竞技体育大舞台!
         竞技门球,势在必行。门球普及发展至今,竞技与康乐已基本定型。竞技离不开以康乐(普及)为基础,康乐则寓于竞技(提高)之中。毫无疑问,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普及提高鱼水关系。 只有康乐普及不行,还要有竞技化提高,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得这一运动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除了广泛开展康乐普及活动之外,竞技化、市场化的活动也要活跃起来。比如:球王争霸赛读者杯挑战赛越来越凸显了竞技性;“中国门球职业联赛”更具典型性。赛事多则门球兴,赛事少则门球衰。 大的赛事要越办越好。像“中冠赛”、“球王争霸赛”、“读者杯挑战赛”、“全国门球联赛”等这些规模大、影响大的赛事办好了对门球队伍的壮大、门球运动的繁荣和门球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发展竞技门球,非靠年轻人不可,看看世界杯、中冠赛、争霸赛,这些顶级赛事,得冠亚军的,有几个老年人。我这样讲,绝不是排老,更不是主张把老年人从球场上赶出去。相反,希望老年人要很好的坚持康乐型门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站在门球发展的高度,多做工作,发展年轻新队员。特别要多吸收中青少年,参加门球活动,培养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使之成为门球运动的骨干、中坚。
          门球的魅力较多体现在竞技型单打和双打上。无论男女,潇洒飘逸的快节奏动作、紧张激烈的技战术搏奕,其比赛之精彩令人赏心悦目。这样会大大提升联赛的精彩度和观赏性,对中青年人的吸引力亦可想而知。如此一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门球,喜爱门球。要尽早制定出“竞技型”门球规则,本着简单、直白、清晰、实用的原则首先是要让人们能够“看懂”,要让人们感到:门球比赛确实吸引人、确实有看头!加快向“竞技型”门球推进, 这样有利于“康乐型”和“竞技型”同步发展!  
          竞技门球真正要得到有效的发展,市场化职业化的逐步实现,是唯一可以走得通的路。只要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将竞技门球纳入各地的全运会了,则门球离正式列入我国竞技体育进入全运会、亚运会乃至奥运会就不远了!
        “为了门球的发展,  为了发展的门球”,我想,咱们老年门球人一定会甘当人梯,向各地全运会、继而向全国运动会培养、输送人才,心甘情愿地将这难得的机会“拱手相让”吧?让朝气勃勃的中青年人,去向国人展示魅力四射的门球竞技,又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

竞技之路是提高之路、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发表于 2019-4-9 07:5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天下豪杰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16: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如何走向竞技?
                                              赵玉书
         长期以来,大家都在议论、探讨门球如何走向竞技,进尔进入奥运。这是中国门球人的美好愿望和雄心壮志!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说难很难 —— 保持现状、亦步亦趋、修修补补,难!难!难!难到几乎不可能!说不难也不难 —— 大刀阔斧,彻底改革,创出中国特色,走中国竞技门球之路,实现梦想就有希望!
       我们所从事的门球运动,是一项既可以竞技又可以康乐的大众化、社会化的体育活动。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个人觉得: 门球,已经成为一个“四不像”的活动 —— 说是竞技但竞技的味道不浓,说是康乐但康乐的程度不够;一方面强调执行《规则》,一方面却又明目张胆地无视《规则》。
         竞技体育为什么让人着迷?“更快、更高、更强”不只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的奖牌和纪录,还是人类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并突破自身极限的决心。这种超越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动人心魄的美感。
         凡是竞技体育,大都是“一声令下,立即行动,转瞬即逝,立见成效”,观众可以在比速度、比高度、比距离、比准确、比耐力、比技巧……中看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动人场景,分享运动员奋力拼搏的过程。每一项运动都非常有看点、有刺激、有悬念、有震撼!
        难道我们的门球比赛就没有看点、刺激、悬念和震撼吗?答案是否定的!但遗憾的是:这些看点和悬念总是深深地隐藏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腻腻歪歪、朦朦胧胧的操作过程和冗长繁琐、晦涩难懂的《规则》之中,只有精通门球、深析内涵的人才能略知一二。而对外行来说,人家就闹不清楚你在场上要干什么?想干什么?怎么才能分出好赖?因此,看上一会儿就会让人莫名其妙,心里起急!
          你看:击球员每打出一杆球的过程有多繁琐、多复杂:听到呼号步入场地听清指挥理解意图稳定心态进入情况目测距离看准目标三点一线正确站位放好槌头微调修正锁定角度盯住击点试击数次平稳起杆控好力度击出自球缓缓前行抵近目标撞击未果前功尽弃追悔莫及无可奈何退出场地……换上一个,如此而已……。内行看得懂,心里也着急;外行看不懂 ——“这叫啥东西?”。如果你根本不懂或不太懂门球,这种漫长、琐碎、繁杂、拖沓的操作程序总是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你还能坐得住吗?
          门球走向市场的关键,是充分体现竞技特色,只有打牢竞技的基础,充分展现出竞技门球的更快,更高,更强,才能做到受众、载体、传播平台和广告效益的互联互动,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16: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竞技门球的魅力  
                                              赵玉书
        实事求是地讲,我觉得竞技门球要比其他许多体育项目有着更加易于发展普及的优越条件。主要是它的场地设施和所用器材简单、廉价: 一块300平米(可根据竞技项目的实际需要铺设)的草坪场地,一根球槌,几个球就足矣。
             竞技门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单项技艺(单或双、多人的表演、比武、打擂);一是团体竞赛(综合性的技战术对抗比赛)。单项技艺类可模仿央视综艺频道节目搞成《出彩门球人》,《挑战不可能》,《门球吉尼斯》等专题,让人深感门球之“神”之“绝”。团体竞赛类应仿照奥运会的集体竞赛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等),通过紧张激烈的博弈,彰显团队综合素质。
           单项技术表演、比武、打擂,就是通过一击一闪的技术操作,让人们立即看到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直观效果,从而展现门球的神奇奥妙和无限魅力,这就需要具有超凡技艺的高手、明星 —— 职业门球人!
           要想搞好竞技门球的集体项目,必须对现有《规则》进行彻底改革,通过实践创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竞技门球规则》。总的精神是: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凸显技术,增加看点!本着简单、直白、清晰、实用的原则首先是要让人们能够“看懂”,要让人们感到:门球比赛确实吸引人、确实有看头儿!
          单项技艺表演或比武打擂搞些什么?我已经为未来的职业门球人设计了40多个方案。完成这些方案的难度大不大?说大就大,说不大也不大。因为单项技艺就是要充分体现“更快、更高、更强”。“更”的目标明确,望之则易,及之也难,但无论如何,也会有人得偿所愿。“更”,跋涉在途中,无止境,初出茅庐的新手也可以信心爆棚,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类的希望在此,进步在此,惊喜在此。
          须知:绝大部分技能,入门只需要100小时,熟练需要1000小时,精通需要3000小时,专业大概需要10000小时。问题是大部分人对技能的练习,一直停留在入门到熟练的阶段,根本达不到精通,更谈不上专业。“专业”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儿,你要是没有点儿天赋,再没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超越自我,勇敢拼搏”的精神,我看10000个小时也是白搭,20000个小时也救不了你。
          人类的运动潜力有多大,将来可以提升的空间就有多大,这无疑是竞技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是单项(人)竞技门球的魅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16: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益民 发表于 2019-4-8 16:06
门球如何走向竞技?                                              赵玉书  ...

                            改革才能发展,创新才能提高                                                                                                                                             (河北  军旗)
         我国的门球运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了相当的技战术水平,甚至拿到了世界冠军;层层建立了领导机构,形成了逐渐成熟的活动机制,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笔者认为,从我们应该尽快成为门球大国、强国的愿望看,从我们应该对世界门球运动做出更大贡献的高度看,要做的事还很多,尤其是增加门球人口,普及门球运动,任务还太大。日本现有一千万人打门球,约占人口总数的8%,且其中中少年占较大比重,老年人也多是从小“打到老”的,因为人家的门球运动是从中、小学开展起来的。而我们,就按流行的说法,500万门球人口计算的话,也占不到人口总数的0.4%。且多是“到老才打”、已经或就要“退场”的老年人,中青少年的比重极小。
        我国门球运动要普及提高,就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具体说,规则要“瘦身”,犯规(规定)要减少;摘掉“老”帽子,发展中青少 。
       现行规则太复杂,击球员犯规规定,有几十种之多,以致即使层层反复举办培训班,报刊连篇累牍的解释,我们的击球员,甚至裁判员,仍然说不清,记不住。致使球场的“规则门槛”过高,让人望而生畏。再加上球场纠纷多,导致门球的“名声”不好,严重影响门球人口的增加。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规则,可命名为《康乐型门球规则》,用来区别并逐步取代现行《规则》在国内的地位。我们是世界门联的成员国,必须有一部与世界接轨的规则,这部规则,五年前就有了,我们用它参加国际比赛;我们自己的规则,则用于促进国内的普及发展,当然也包括国内比赛,这谁也管不着。想当年,我们发明的跨打打法,和非木质球槌,他们不是长期不予承认吗,后经老一辈门球人的坚持、斗争,我们最后不是胜利了吗。规则也是一样,只要我们的比他们的优越,就不愁在国际上的地位。我认为,规则与世界“接轨”,应该是一个发展阶段、过程,和它看齐,是为了超越它,“接轨”不应该是终极目标。我们不能总甘当小学生,总是以学习执行“人家”的规则为满足。何况“他们”的规则,确实存在太多的问题,繁杂,难学、难懂、难操作。在我们这里,严重“水土不服”,如04规则“接轨”接来的,进一门的球与被撞击的球的密贴摆放的规定,执行了5年,讲解了5年,结果5年也没讲清楚,多数人还是没真正学会,09规则不得不取消,就是很好的例证。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需要有若干名专家常年进行解释才能执行,甚至需要有专门的著述做系统的讲解,这并不是它的光彩,而恰恰是对它进行改革的理由。
          制定我们自己的规则时,要坚持删繁就简的原则,我们的规则,必须易学易懂易操作。让学习规则的培训班成为历史,报刊、论坛上,也不需要再为是否犯规、是否得分,争来争去。首先,要重点考虑减少犯规的规定。最好只保留击球犯规;触移动球犯规;闪击中的不足10厘米(最好规定为7.5厘米,便于判罚)、“双飞”犯规;重复撞击;界外球进场撞击界内球;妨碍比赛等犯规条款。取消与“停稳”、“密贴”有关的犯规规定,直接、间接触静止球犯规的规定。这样,犯规条款可不超过十项。这还远远多于足、蓝、排、乒乓球的犯规条款。足球不就是侵人、越位、手触球等那么几项吗。其次,把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对门球运动发展有好处的条款加进去,如进一门同进二、三门一样;得分的判定,就是“一次,整体”越过球门线(按停后位置)为得分;得分上不封顶;进门撞击(撞击进门)只有一次续击权;撞击两个球,其中有或都是对方球,才能获得两次以上续击权(双、多杆球),否则,只有一次续击权。这样,双、多杆球次数将大量减少,也就没必要再“限”了。这些,都是我们中国门球人的创新成果,是对世界门球运动的贡献。
        摘掉“老”帽子,发展中青少,这是涉及门球运动的领导体制,发展方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摘掉“老”帽子,就是领导机构要“脱老”,领导成员要“避老”,宣传、发展别“唯老”。
        首先,各省市区县门球协会,应该像中国门球协会那样,脱离涉老部门的领导,改由同级体育局领导。中国门的球运动,近几年之所以有较大发展,当前中门协这种领导体制,起了关键作用。下边就不行,我举两个例子。县一级门球活动大多由老年体协代管,有个县老年体协的主席说,“我是老年体协主席,我管青少年的门球活动干啥?”还有的地方,老年体协,归老干部局领导,那管的“面”就更小了,我曾亲自听一个老体协主席说,“我的工作重点,“就是”管离休老干部的活动,至于别的,只是捎带一脚”。 人家说错了么,没有错,你让“老年”体协去管青少年的活动,那不是越位吗。这是领导体制不理顺造成的问题。
        其次,各级门协的领导成员中,应 “避开”老年人,除少数影响大,还愿意为门球做奉献的外,尽量不用或少用退休人员,改由在职人员担任或兼任,就像中国门协那样。中国的门球运动,是离、退休人员搞起来的,没有他们多年的不懈努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他们的历史功绩,谁也不能忘记。但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矛盾是互相转化的。上世纪80年代同现在比,各方面的情况都大不相同了。尤其是人们的思想,特别是价值取向,差别太大了。上世纪80年代,是讲奉献,现在是讲“实惠”。当时的离休干部,为门球的发展,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到处奔波,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利用个人的“关系”,为“公家”办事,也无怨无悔,是完全彻底的无私奉献。只要球场完工了,球队建成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心满意足、别无他求了。正是这一大批人的无私奉献,才使我国的门球运动,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在,再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今天“在座儿上”的退休人员,现实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表面上应付应付,一年中,那两件非搞不可的活动勉强搞搞,那就是比较负责任的了。只“占座儿”,拿补贴,不干事儿,甚至利用现有地位,捞点个人好处,心理才平衡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蹭脸皮”要来的钱,花在门球活动上,觉得“可惜”,划不来。因为,门球搞得好与不好,对他们个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门球人口减少,球场荒废,一般是不会受到党委、政府追查的,现在门球还没有那么高的地位。即使“门球”没有了,只剩下“协会”,“歇”会主席也照样当,而且补贴一块也不能少。而在职人员则不同,哪怕是兼职的,他也会尽量做好的,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当儿戏。试想,如果,中国门协的大印,至今仍由几个退休的(离休的干部都年龄大了)老人执掌的话,中国的门球运动,能有今天的局面吗,绝对不会有。
         一直以来,把门球定位为老年人的运动,发展门球人口,也只盯住老年人。这种“唯老”的宣传,使门球简直成了体育运动中的“四类分子”,人们都怕沾上“老味儿”,避之唯恐不及,谁还肯主动参与?这其中道理很简单,虽然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不争的事实是,人们心理上,都怕“老”,都不愿意“老”,不想过早地和“老”沾边儿。请听:“我?现在就去打门球?也忒早点吧,我虚岁才55呀!”“你说,你都打门球了,不在一边老实实的呆着,还瞎吵吵个啥?”这就是门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好像人一打门球,就等于是离死不远了。可怕呀,门球这顶“老”帽子不摘掉,我国的门球人口,不可能有较快的增加。还有,门球比赛,要“有看头”,特别是要走向市场,也非靠年轻人不可,一群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路都吃劲,比赛能有多大“看头”?再看看世界杯、中冠赛、争霸赛,这些顶级赛事,得冠亚军的,有几个老年人。不服是不行的,球场上总是“远看,银发一片 ,近听,咯咯叽叽捣乱”,能有什么发展?我这样讲,绝不是排老,更不是主张把老年人从球场都赶出去。相反,希望老年人要很好的坚持,要站在门球发展的高度,多做工作,发展新队员。特别要多吸收中青少年,参加门球活动,培养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使之成为门球运动的骨干、中坚。要胸怀坦荡,不要计较个人在球场的地位,不要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试想,我们所热爱的门球运动,到我们打不动得时侯,就再没人打了,球场就荒芜了,让自己成为本地最后一个打门球的,会高兴吗,我想一定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16: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使我国门球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单靠老年人是难以完成此项重任的。现在不是年轻人要和老年人在门球上“争”什么,而是要为国争光!所以老年人在这方面不仅不需要和中青年“争”,而且有义务从大局出发,鼓励并引导对门球感兴趣的中青年加入到门球队伍中来,为我国竞技性门球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发展门球运动,必须改革创新,  让门球运动既是群众性康乐性体育运动,又是竞技性体育运动。让门球在全运会乃至奧运会有一席之地,这应是门球运动发展繁荣的标志性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16: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竞技门球应当非常直观,容易看懂,即使是从未见过门球的人也很快就能看明白。比赛从始至终就一条主线:抢分争胜;就一个焦点:双方所调动的一切技术手段都是为了分夺势。技术高低过招便知,场上态势一目了然。高超的技术、精妙的配合和神奇的绝杀扣人心弦,特别是比赛的进程与人们的观赏心理同步。只有同步,才能引起共鸣,才能点燃激情。可喜的是现在不少青少年都加入到门球运动行列中来了。现在重要的是要创造条件,制定好竞技门球规则,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大宣传力度,让竞技性门球尽快走进国运乃至奥运,逐步走向辉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8 2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8 22: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精彩详情报道!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9 0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门球网
    Screenshot_2019-04-09-00-08-21-688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9-04-09-00-08-30-824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9-04-09-00-08-39-658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9-04-09-00-08-46-910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9-04-09-00-08-55-157_com.tencent.mm.png Screenshot_2019-04-09-00-09-04-094_com.tencent.mm.png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hoW&wx_header=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9 07: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竞技之路是提高之路、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8: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甲子 发表于 2019-4-8 20:28
此帖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8: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珊 发表于 2019-4-8 22:09
谢谢老师的精彩详情报道!学习了!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8: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豪杰 发表于 2019-4-9 07:59
竞技之路是提高之路、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8: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云保 发表于 2019-4-9 00:11
中国门球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wMzk3OQ==&mid=2651168320& ...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9 08:55 编辑

改革势在必行,执行双轨制好.   竞技与康乐并存,   完善规则与大胆实验结合.为了门球的发展, 为了发展的门球, 官民齐努力,上下一股绳,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门球发展前途无限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6 0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