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1649|回复: 18

清明时节谈清明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5 11: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8 08:51 编辑

                                       清明时节谈清明文化


            今日是清明节,准确时间为4月5日9时51分。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江苏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适宜祭扫、踏青。清明前后,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满眼春意。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最好时节,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主要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祭祖行孝的具体表现。如今,清明扫墓以祭奠先人和纪念先烈,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清明祭祖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
      “ 桃花红雨英雄血,陵园千古慰忠魂。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昨天,头灶镇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五六年级学生怀着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乘车来到三仓烈士陵园,开展了清明扫墓活动。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墓敬献花,全体师生向烈士鞠躬默哀。少先队员代表为烈士们拂去尘土,凭吊英魂。陵园工作人员向少先队员们讲述了粟裕将军率领军民浴血奋战,誓死保卫三仓,七战七捷的动人故事,号召队员们铭记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辜负先辈的期望,长大成为栋梁之才。随后,在陵园工作人员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纪念馆,在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和洗礼。

           墓地祭扫是清明民俗的重要主题,对于清明祭扫传统的继承,是保持与传承中华礼俗的重要实践,是弘扬家风家训,培育道德与良知的重要途径。为了在新的环境下传承清明文化,清明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的清明文化传承方式,既是贯彻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提升精神文明的有力举措。我们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类似追思前人感怀先贤的清明文化活动,它不仅是感恩历史的伦理文化的传承,也是增强团队意识与文化归属感的有效方式,它具有凝聚社会情感的特别意义。         

           互联网时代,清明文化也有了新的内涵和传承方式。比如不一定非要通过烧纸来表达,也可以用鲜花、用网络等方式去祭祀和寄托哀思。当代社会是网络全覆盖的社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清明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远离故乡,也能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体验与参与家乡的祭扫活动,或者是参与遥远的中华先贤的祭祀大典。还有一些网民为了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与怀念,会在网上设立虚拟祭扫空间,点蜡烛、献花,摆放祭品,进行清明礼拜。它不仅极大地节约了物力与交通往来成本,还有超越时空的传播力度,让清明文化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更有助于增强他们与故乡的联系,共享清明节日文化。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我们尤其要提倡感恩的情怀。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深深的缅怀之情,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感恩文化的培养。在追思中学习感恩,推己及人,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关爱与同情。

        天地清明,人间有情。天空蔚蓝,飘动的风筝犹如美丽的蝴蝶,醉了天空,也点缀了我们安定祥和的生活!




点评

清明节日文化、祭祀祖先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  发表于 2019-4-6 09:0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钱 +10 收起 理由
天下豪杰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5 11:58 编辑

              清明节祭奠
    古老的祖先定下了这个特殊的日子,
  祭奠所有的故人----亲人和烈士。
  让他们在天堂那边不要孤独,
      让我们后代永远不会忘记。
  他们曾经走过的土地,
    此时此地坟墓上鲜花和纸钱盛奇,
  愿你们在那头不要贫穷,
  我们的泪水已洒满了记忆。
  我赞扬革命的烈士,
  你们留下了神圣的事业和坚强的意志。
  我思念已故的亲人,
    你们的劳累,我们的幸福,永远联系在一起!

点评

 我赞扬革命的烈士,   你们留下了神圣的事业和坚强的意志。   我思念已故的亲人,   你们的劳累,我们的幸福,永远联系在一起!  发表于 2019-4-6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祭祖

清明前后祭祖忙.
一路春风菜花黄.
千家万户扫墓行,
纸蝶纷飞拜爹娘.


墓前遙思母爱长,
养育大恩不可忘.
哀思深沉悼亡灵,
良好家风永继扬!

点评

清明前后祭祖忙.良好家风永继扬!  发表于 2019-4-6 0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1: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的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4天。一般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前10日后8日,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所以很多地方祭祖扫墓会选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往国外,常处于饥饿状态。有一次,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实在走不动了。隨从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让公子重耳吃了充饥。十几年后,重耳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重赏跟随过他外逃的有功之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带着他的母亲去绵山隐居起来。重耳无计可施,忽然想起他是个孝子便下令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结果把介子推母子二人都烧死了。传说介子推咬破食指,用血写下一首遗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強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复清明。
          打这以后,晋文公就以“清明节”纪念介子推,后来逐渐在华夏大地普及。从故事源头不难看出,对忠贞傲骨的推崇,对清明政治的期盼,才是清明节的本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所以清明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我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是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但由于清明节距寒食节很近,人们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白居易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示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清明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2: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时节话养生
       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清明时节,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中医养生防病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健康养生的目的。
  饮食少酸多甘
  春季阳气初生,多吃些甜味的食物,不宜食酸性食物。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壮,人可延年益寿。因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春季多发的原因之一。
  春天宜多食些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不宜过多食橙子、橘、柚、杏、柠檬、乌梅等酸性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少吃盐多喝水。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早春气候仍然干燥,多喝水可促进新陈代谢,以利于消化、吸收,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早睡早起以养肝
  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早睡早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早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养肝重在早睡早起。现代医学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增多,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情绪乐观防躁动
  人们的精神调摄也要顺应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机,顺应春季肝气升发的特性,使气血和畅。肝主情志,因此护肝要从心情和情绪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情绪乐观,不宜过于激动、兴奋,防止躁动,利于疏肝理气。春游、踏青、放风筝等都是舒缓紧张情绪的不错方式。尤其是中老年人,要保持乐观情绪,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防寒保暖慎减衣
  初春时节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比如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等病会接踵而来。故在此时,老年人尤应注意防寒保暖。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保健防疾病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  清明后,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要做好防病保健工作。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过敏性哮喘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等病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注意调养预防。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日常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但不宜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可以适量做些轻缓的锻炼,比如散步、打门球、打太极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扫墓    意义重大

         春风浩荡,又到清明。不少人将踏上扫墓祭祖的归程,而缅怀追思英烈的氛围也日渐浓厚起来。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节日,也是一个重要节点,连接着过往与今天,标注着奉献与感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这样一个节点,我们不能忘记:祖国的每寸河山,都被英烈的鲜血染红过;今天的静好岁月,都是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然而,现在的青年人多数生长于远离战火硝烟的和平年代,对他们来说,革命先烈是不熟悉的“陌生人”。由此观之,如何让民众通过清明节活动与英烈建立起“生命的连接”,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课题。

         清明扫墓,  意义重大可以训练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实际上,这“训练”对孩子有意义,对成年人也有意义;这“敬礼”应献给亲人,也应献给先烈。当清明的追思缅怀超越血缘和亲情,当普通百姓更切近地感念先烈伟大的情怀、不朽的牺牲,“慎终追远”才能进入一个更高境界,“民德归厚”才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才会变得更强。

          清明扫墓,  意义重大近年来,从烈士纪念日到国家公祭日,从纪念抗战胜利到纪念长征胜利,对先烈的深切缅怀追思,使清明节成为彪炳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  “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     清明的意义,不只在于感受先烈的崇高,更在于继承先烈的遗志、续写未竟的事业。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4: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5 14:09 编辑

      阳春三月好风光,
      遍地花开似海洋。
      五彩缤纷香四溢,
      清明踏青醉仙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4: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5 14:08 编辑

   千姿百态桃花开,
      五彩缤纷巧手裁。
      清明踏青游客忙,
      观花赏景醉心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4: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5 15:01 编辑

                                            清明颂春
        今日是清明,我们漫步在清明三月的春光里,踏青游、放风筝,尽情地观赏春景, 在传统节俗中感受清明文化,  感受时代的温!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告慰。全力传承红色传统,不断增强自身建设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老年人应的贡献!
        漫步在清明三月的春光里,我们缅怀先人,寄托情思,  热情地传承孝亲文化孝亲文化节融合了地“孝”“善”为主的人文传统和民俗文化,挖掘本地民俗和地方特色,心怀感恩,珍惜生活。“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让我们老年门球人为珍颂美好的时代春天努力展示醉人的魅力!
                清明三月春光艳  ,       百花吐蕊溢芳菲 。
                桃红柳绿菜花黄       祭祖踏青赏
                花香伴着微风舞 ,      精彩纷呈醉天仙 。
                春满球场飞 ,      人与时代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2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感恩者,得人心


        树高万丈不忘根,
人若辉煌莫忘恩!为人要诚恳,说话要中肯,做事要诚信,交人要感恩。
        最该感恩——背后挺你的人;同舟共济的人;陪我伴我的人,生我养我的人!
        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知感恩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受人尊;受人尊者,必有品!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
        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你会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凡事不以他人之举对人,你会多一份雅量,少一份狭隘;凡事不以他人之过报人,你会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纠结。坚持内心的平和,不急不躁不骄!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6 09: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日文化、祭祀祖先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9: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豪杰 发表于 2019-4-6 09:02
清明节日文化、祭祀祖先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8 08:54 编辑

寒食野望吟
[唐] 白居易
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这首诗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9-4-8 08:57 编辑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点评:西湖堤岸,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梨花一枝春带雨,惹得游人不忍归。此诗文情并茂地展现了一幅生动迷人的游春画卷,构织出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谐春光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点评:春意盎然,山花烂漫。清明节正是世人结伴出游、踏青寻春的时节。当原野披上绿装,山花点缀其间,人们穿过柳荫,尽情游玩,真是不亦乐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6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