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8-11-16 15:28 编辑
“粘”打与“拔钉” “粘”打一般是指击打靠近边线的目标球,击打后,自球与目标球刚刚接触上,像用胶粘上一样。击打时发力要柔和。既保证自球运行轨迹不偏离目标,又要保证击打到目标球后,自、他球双不出界。“粘”打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技术含量较高,在战术运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场球赛离结束还有3分钟,双方比分8∶12,白方领先。 轮及⑨球起杆。⑨球撞闪⑦球到四角,自球过二门得分后落位到三线边,续击“粘”上①球。闪送①球到三门前,自球跟进。⑩球进场,①球起杆撞闪②球带⑥球双出界,再撞送⑨球过三门,自球过三门到④球附近,撞闪④球出界。红方终场逆转获胜。 评述:9号队员面对几乎在边线上的①球,是接①球擦攻?还是击打①球?两种作战方案会有两种不同的战术效果。一是接应①球,操作简单、难度小。但战术的成功率取决于1号队员的擦边技术;二是击打①球,操作有难度,风险大。击打成功,获取比赛胜利是板儿上钉钉,十拿九稳。若击打失败则等于比赛失利,获胜的希望几乎没有。关键时刻,9号队员运用“粘”打技术获得了成功,顺利地完成逆转获胜的使命。 比赛开始,①球进一门,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二门一号位,控制了通过二门的要道。守关的①球对于白方来说犹如骨鲠在喉一般,白方决意铲除这颗“钉子”。运用的战术方法就是“拔钉子”。担任这项艰巨的任务一般由⑧球来完成。若⑧球“拔钉”成功,可过二门得分还能打掉红方门后的接应球。 因为红方①球占据的位置大都靠近边线,这就给“拔钉子”增加了技术难度。降低了成功率。“拔”的结果大致有五种:一是“拔”球成功;二是撞顶①球出界,雀占鸠巢,⑧球留在界内;三是⑧球、①球双出界;四是没“拔”成,⑧球跑到了二号位,形成二层站位;五是“拔”偏了,⑧球出界。从五种结果来看,只有第五种为最差;第一种为最好,是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漂亮杆儿!第二种也为好球;其余三、四种在战术效果上利弊参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