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901|回复: 1

刘诗元 记百岁老红军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7: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昔日长征二万五千里 今朝门球场上廿三载

                                                           ——记百岁老红军秦华礼长征战斗和门球生涯光辉历程

                                                                         特约记者  刘诗元

(一)

在南京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红军,他就是原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和南京市门球协会副主席、南京市鼓楼区门球协会荣誉主席秦华礼同志。

秦华礼同志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大山下一个穷苦的家庭。在他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强忍着泪水,将秦华礼的三个姐姐都卖给人家做童养媳。1932年12月红军来到通江县,红军到达的第三天,秦华礼就自告奋勇参加了村里的游击队,手持梭镖,肩背大刀,威风凛凛。193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9月被选送到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通讯,学完后任红四军部无线电台台长。由于当时红军的通讯器材和通讯人才极度匮乏,在校学习时间缩短,通常应该一年才完成的课程,他们只用了8个月就学完了。但通讯要学的课程多,要学英语、学电工、发电报,由于战争的需要,只能是边打边学,边走边学。排队行军时,每个人后面都背个小黑板,上面写着英语单词、汉字。在长征行军途中,处处艰辛,挑战人的生存极限。草地上的天气就像孩子脸,变化无常,一开始还艳阳高照,突然间就狂风暴雨,下起冰雹。夜里草地特别寒冷,大伙儿就背靠背团在一起。过雪山的时候,大家都没把辛苦当回事,一路歌声嘹亮。吃的很困难,根本没有吃的,吃野菜没有油、没有盐。到第三次过草地时连野菜也没有,只能吃皮带。千绋山上有很多小竹笋,大家可开心了,但白水煮了吃,吃了两三天就开始吐清水,胃发烧。在三十里铺,突遇敌机轰炸,卧倒后被泥土和弹片埋了起来,爬起来后,人还好好的,战友吃惊地开玩笑:“你还没死啊”。有一次被炮弹打倒,好在当时抱了个皮包,挡了不少弹片,但大腿的伤还是很严重,部队他我留在老百姓家里,他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跟党走。路上缺医少药,实在不行就用一点盐开水擦一擦,后来伤口化脓久久不愈,骨头都顶出来了,还长蛆,于是用手指伸到伤口里,想把蛆抠出来,不小心拔到了黑色的弹片,顿时疼得昏了过去。这就是秦老当时二万五千里长征战斗生涯的点点滴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秦老成为老通信,为党为国立下战功。解放后,秦华礼同志转业到地方工作,1958年10月秦华礼同志离任北京邮电学院第二书记,任南京邮电学院首任书记、院长。秦老的院长任命书,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呢!成立之初的南京邮电学院缺房子、缺设备、缺老师、缺干部,经秦老的努力,将学院办成了一所很有名的邮电学院。一九八三年秦老离休。

(二)

秦老在长征中,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在地方和部队等战斗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党为国做了很大的贡献。离休后,勤不止境,他开始了门球运动生涯。他以健身强体为目的,进行养身健体活动。

1、积极参加门球活动,积极主持成立南京市鼓楼区门球协会。门球运动是一项现代化体育活动,中国门球是1983年由日本友好团体派遣的门球队访问我国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传授门球技艺和示范活动而开展起来的。国家体委于1985年4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第一届门球培训班。南京市于1987年开始门球活动,鼓楼区门球爱好者积极响应和参与。此项活动在当时来讲,尤为重视的莫过于原南京邮电学院和省体委的几位老同志,他们按照门球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各种形式参与门球的练习与比赛,千方百计,设法建设门球场地,自置或购置门球设施和器具等筹办工作。特别是老红军秦华礼同志,他高瞻远瞩,全心全意为门球事业发展服务,带头与当时几位同志协商,于1991年9月建立了南京市鼓楼区门球协会,秦老被选为南京市鼓楼区门球协会第一任主席。鼓楼门球协会的成立,在当时为南京的第一家,协会活动开展的也很好,秦老曾代表南京市鼓楼区门球协会出席全国在河南郑州举行的表彰会,获得奖励和荣誉。不仅如此,在南京市成立南京市门球协会时,秦老也是第一位被选为南京市门球协会副主席的人。

2、秦老在门球活动中,关心全局,注重学院单位。这些年来,在南京市门球发展中,南京邮电大学开展的很好,他们于80年代成立门球队,由一支门球队发展为现在的三支门球队。他们学院现在日常参加门球活动就有33人,男性15人,女性18人,九十岁以上同志两位,他们参加全国、省级赛事11次获奖6次,市级赛54次获奖47次,单位举办赛事就有14次。秦老在2000年率邮电学院队参加福建五夷山国际门球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支门球队比赛,最终获得道德优秀奖。秦老在门球活动中,身体力行,最为可贵的是,他每天都要坚持到门球场打球练球。当有的同志讲打球没有“油水”,他直言不讳地说,什么油水不油水,健康身体就是“油水”。由于他坚持打球,坚持锻炼,前两年还到全国各地转悠。九十多岁了,跑过石家庄、西安、广州、深圳、香港等各个地方。前年还到汶川看了地震遗址,为遇难者亲手献花。他关心南京少儿门球的发展,多次资助少儿门球队的建设工作,受到好评。

3、学院和门球协会为他祝寿百岁生日,很多同志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秦老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令人感叹的是,虽然一百岁高龄,秦老脸上却没有太多皱纹,显得很细滑,而且也几乎看不到老年斑,乍一看像七十多岁的老人。这应该和他每天都坚持用冷水洗头、洗澡有关。秦老说,早几年,他每天早上用冷水洗头、冲澡,这两年岁数大了,慢慢改成晚上睡觉前用自来水冲头、洗脸。即使是数九寒天,也是先用温水洗一遍,最后用凉水冲一下。说起这个习惯,还要追溯到秦老抗战那时候,他那时搞通讯,通宵不能睡觉,老是头痛心慌。有一次,他用毛巾泡过井水后敷一下头,好多了,后来就一直用冷水洗头、洗澡,坚持了半个多世纪。35岁前,秦老曾经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再加上条件艰苦,所以他患有严重的胃病、失眠,身体越来越差。35岁那年,他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于是把烟、酒戒了。但现在每晚喝一小杯红酒,大约一两,坚持了几十年。秦老不仅身板硬朗,而且眼不花、耳不聋。说起平时的饮食,秦老的早餐很不一般,有点“西化”,早上喝一杯西红柿汁,两颗大红枣,一小片土豆、一片胡萝卜,一杯牛奶,这都很少,但吃的品种多。每到冬季秦老爱睡懒觉,每天八九点钟才起床,女儿出门时把土豆,胡萝卜之类的蒸在锅里。午饭和晚饭都很随意,家里烧什么就吃什么,从而解开了秦老的“养生之道”的“迷”。

4、通过秦老的生日庆和南京市鼓楼区门球协会成立20周年庆,广大老年门球球友和门球爱好者增强了长寿的信心。大家对秦老的“想的开”、“打门球”获得深刻的启示,因而有的同志讲,我们要把秦老的百岁作为已身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向百岁挺进。百岁也不是什么事都要人照料,像秦老他不是自己在运动吗。他每次参加会议时,人们都要推举他讲几句,他毫无异意地大胆接受,大胆讲,思路清晰,有头有序。他热爱生活,快乐生活,养成看报习惯,这也是他坚持门球二十年的好成果。
发表于 2012-4-10 17: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老红军,门球掌门人,百岁长寿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