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8-6-21 10:25 编辑
夏至贵在“清”字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八,夏至节气。夏至养生应注意什么?
夏至节气后,夏天的“烤“验才真正开始,预防高温中暑重要的是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王三虎说,养生应根据自身体质,夏季贵在“清”字,而对湿热、阴虚、血瘀、痰湿这四种不同的体质,则有不同的“清”法。
湿热体质:清热泻火 夏季湿气升发,心火旺盛,一些湿热气虚体质者,常会出现心烦气闷,胸口暴热,口干舌燥等症状,应进行清热泻火调理。 用淡竹叶6克、金银花3克、甘草1克泡水喝最是对症,有清热解毒,降暑解乏,散湿泻火等功效。也可用薏米50克、红小豆50克、粳米150克熬粥,可调适脾胃,消烦解渴,疏风散热。 平日饮食上可食用清热解毒的蔬果,如西瓜、香瓜、草莓、豇豆、苦瓜、白菜等。 阴虚体质:清咽利喉 用金莲花6克、芦花6克、甘草1克冲泡后饮用,有生津止渴,清咽润喉,清火败毒等功效。白萝卜200克、百合50克、粳米150克一起入锅煮成粥,也有清心除烦,安神静心,利咽润喉作用。 还可多吃润喉清咽蔬果,如桃子、西瓜、沙葛、荸荠、苦瓜、扁豆等。 血瘀体质:清心凉血 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症患者在炎热的夏天,常感气郁胸闷,面红耳赤,虚汗淋淋,失眠多梦等,因而其养生调理的方法是清心凉血。 桑叶10克、菊花10克,蜂蜜适量开水冲泡,有清心养神,消热除烦,降压降脂功效。或用荷叶5克、绿豆100克、粳米150克,入锅熬成粥食用,有养心凉血,解暑利湿,除瘀化积,行气解郁作用。 还可食用凉血消脂的蔬果,如青梨、苹果、荔枝、凉薯、西红柿、芹菜、紫菜等。 痰湿体质:清肺祛湿 夏长挟湿,它对肺热痰湿体质者来说,无疑是一大伤害,其常表现为热咳,心烦内热,胸闷气短,口干味苦,舌红苔黄等症状。 白茅根10克、党参5克煎水服用,有清肺降火,祛痰止咳,消暑下湿功效。杏仁6克、桑白皮15克、生姜3克、大枣5枚、粳米150克熬粥食用,有宣肺止咳,祛湿平喘,润肺消热作用。食用润肺清热的蔬果,如雪梨、枇杷、白果、刀豆子、冬瓜、萝卜等也有帮助。 另外还要做到"三清": 一、清淡饮食:应尽量避免进食油腻食品,多吃清淡、洁爽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咖啡、菊花、金银花露等都有较好清火功效,能够有效消热、防暑、敛汗、补液,增进食欲。同时,要注意多饮水,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夏季气温高,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会流失比较大,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符合卫生标准的矿泉水是夏季补水的理想来源。此外,补水的量也要正确。基本的标准是让自己不口渴、眼睑丰润有光泽。如果过量饮水,一来加重肾脏负担,二来饮水过多反而会造成水中毒,损害健康。
二、清凉居室:应趁早晚室外气温较低时开窗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时应紧闭门窗,拉上窗帘,必要时使用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制造阴凉环境,可使人心静神安。
三、清静思想:要注意克服性格弱点,保持淡泊宁静心境,学会转移不顺心之事,做到既“修身”又“养生”。此外,活动时应趁曙光初照、空气清新的早晨,到公园等草木繁茂、空气新鲜处散步锻炼,吐故纳新。还可选择凉风习习的傍晚,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会使人们心静似水,心旷神怡。另外,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