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8-5-10 11:17 编辑
当好门球裁判员要做到“三勤” 我打门球不足十年,但从未当过门球裁判员, 其酸甜苦辣从未尝过.但我对裁判员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使命职责能知其一二:裁判是门球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工作在门球比赛过程中具有组织、教育、宣传和推动门球运动的作用,裁判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比赛能否顺利进行和运动队技术水平的发挥。 许多门球人出于兴趣和爱好,喜欢并愿意当一名门球裁判员,但有少数裁判员,甚至还有已获得等级证书的裁判员,对裁判工作的性质、特点理解不太深,尤其对自身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使命认识不够足,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个人觉得: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门球裁判员,就应当做到“三勤”: 第一、勤学习。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专业人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门球理论是门球裁判员的头等任务。《规则.裁判法》的定期修订完善,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只有同步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形势,适应发展。认真学习、深入钻研《规则.裁判法》,贵在吃透精神实质,弄清原本含义,真正理解贯通——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出现类似情况、提出模糊问题,都能有条不紊,理直气壮地做出合情、合理、合规又令人心服口服的阐述和解释。作为赛场上的执法者,理应比一般门球运动员学习的更多一些,钻研的更深一些,理解的更透一些。 除了学理论,还要向同行虚心学习,聪明的、好学上进的裁判员,总是充分利用隔场执裁、轮流休息的宝贵时间,仔细观察揣摩别人的执裁情况。做为赛场上的执法者——门球裁判员,理应有着超凡脱俗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裁判员往那儿一站,就应当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一看,就能立即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感和亲切感,从而产生一种震撼力和亲合力。如果衣冠不整、精神不振、稀松马虎、执规不严,就很难组织好紧张有序、精彩纷呈的高水平的门球赛事。同时还要向同行虚心学习掌握比赛节奏,把握呼号时机,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运作经验,向同行虚心学习赛场发生特殊情况时的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第二、勤实践。门球裁判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多上场执裁,多参与实践,多经受锻炼。这是夯实基础提高技能的唯一有效途径,是摔打磨练的课堂,展示风采的平台,检验技能的考场。只有通过“勤实践”,才能感触赛场实际,激发学习热情,体悟执裁真谛,练出过硬的执裁本领。一些裁判级别较高的同志,每逢赛事必挂“长”,光动嘴巴不上场;还有些年纪稍大的同志,“让年轻人跑吧!”;更有少数同志,遇到关键、重要场次,畏首畏尾,望而却步,打退堂鼓。怕别人找事,怕自己出错,怕当众出丑——能少上尽量少上,能不上就不上。做为一名门球裁判员,无论级别高低,如果不经常上场跑动,那就永远成不了一名好裁判!当然,勤实践就意味着要吃苦受累。还要多碰钉子、多遭埋怨、多受指责、多担风险。做为一名裁判员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磕磕绊绊就难以学到在规则条文中所没有的聪明才智。 第三、勤思考。通过勤学习勤实践,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接下来就要勤思考,回忆总结,取长补短,深化认识。有些裁判员执完裁就完事了,沒什么可想,无所谓什么经验教训!觉得大伙都彼此彼此,谁也强不到哪儿去!我想裁判员每一场执裁下来,最好不要如释重负,得过且过;每一次比赛结束,不能过眼烟云,抛之脑后。要坐下来、静下心,在自己的脑子里对执裁情况“过电影”。重点是出现诸如判罚犹豫不决,偶尔错判漏判,球队提出询问,观众发出质疑的时段。应当怎样处置?自己是如何处置的?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错在何处?原因是什么?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定能不断加深对门球比赛基本规律、突出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进尔结合裁判工作实际,逐步理出头绪,抓住要害关键,做到灵活应变。努力在执裁过程中避免错判,漏判,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不断提高执裁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成为合格的门球裁判员!
作者:夏益民 江苏 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