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8-5-2 13:32 编辑
劳动光荣:“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曾用2000多年前《左传》中的古语阐释最朴实的道理。2017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2017年4月29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再一次强调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早年对劳动的切身体验,是习近平思想脉络的重要源头。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从城市来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头扎进最基层。在农村生活的7年间,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习近平什么活儿都干过,乡亲们说他是“吃苦耐劳好后生”,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土地的担当,也深深融入到他的人生追求之中。 习近平曾回忆自己在延安插队时参加劳动的经历。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他回忆说:“刚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十五六岁,我们当时也十五六岁,拿跟我们一样的工分,我们觉得简直是一种歧视,实际上是自己没本事。但是这一年下来我就干得没黑没白,风里雨里我们都在窑洞里铡草,牲口圈里铡草,然后一样一样地学。当然这些,一年过去了以后全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后来就评成十分,十分还是里边最壮的劳动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平凡而辉煌的劳动,都标注着建设者们奋斗的底色。习近平在2017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 (转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