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夏益民

清明谷雨话养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谷雨时节怎样调理最好

        谷雨前后,各地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之所以将这一节气定名为“谷雨”是取“雨生百谷”之意。 从谷雨起,气温升高降水多,在如此一个欣欣向荣、阳气生发的时季,养生正当道。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给身体做个“大扫除”,为夏季的到来、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气温虽然开始转暖,但早晚仍较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
        由于季节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春秋两季的时候,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发病率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就是春季容易出现的精神问题。所以,在情志、运动方面需如清明节养生一样,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的精神刺激。
       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导致血压升高等。可以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打门球、做操。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4: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如何巧“捂”? 来源:中国医药报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昼夜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可“捂”也不能盲目,要讲求方式方法,否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可能致病。

  “春捂”要把握分寸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减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减,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但是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至14天没有变化时为好,就是说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当然也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春捂”也有侧重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中医《脉法》中说,“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既是古代中医学的治病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当然,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保持头部的“寒”要有度。

  “春捂”还要看天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会骤然增多。因此,捂要顺应天时,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增添衣物,未雨绸缪。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于减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6 1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益民 发表于 2018-4-13 08:22
谢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祝福老师幸福康乐!

谢谢老师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8: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个 养 生专家的肺腑之言

             对健康,有这么一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即:大道无道,大养无养。自我理解,自我把控。“取精华,去糟粕,莫放任”。关于健康,关于吃油吃肉问题,绝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体力劳动者或活动很多,尽管吃肉多吃油炒菜就是了。如果你很少活动,又是脑力劳动者少吃点肥肉,少吃点油炒菜可能是对的,但还是要吃些肉,比如瘦肉,牛肉,兔肉,鱼肉之类。
             关于健康保健我形式逻辑地分析如下:一定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安排。
             如老了,不一定要走路锻炼,北大哲学系有一篇文章,那些哲学系教授们都不大爱运动,有些一坐几十年,除上班下班从家里到办公室外(家也在校园里),几乎没有其它活动,更不要说运动了,但多数活到90岁以上。
             关于情绪,广西玉林晚报搞过一个万岁活动(访问调查100个100岁以上者即10000岁),后来国家级一些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医学家也参加了调查,半年之久,想调查长寿规律,结果没有结论。因为被调查者有爱动的有不爱动的,有一辈子不干活的,有一辈子干重体力劳动的,有爱喝酒抽烟的,有从來不喝酒抽烟的,有爱吃肉的有一辈子吃素的,有一辈子爱骂人脾气很坏的,有一辈子不爱吭声的,有家里灾难不断的,有家庭一辈子和谐的,有一辈子没结婚的也有结三四次婚的,有一辈子没生育的,也有生过7,8个孩子的,各种情况都有。但没有什么共性的长寿规律。只是平均女性比男性活得长一些(女性100岁以上多一些)。
              最后结论,大道无道,顺其自然(我现在就用这个当座右铭)
              吃葷吃素问题,你适应哪种就哪种,不要刻意安排多吃少吃。海灯法师一辈子吃素(最好的菜是烩豆腐),毛主席爱吃红烧肉,都活83岁。我在内蒙当兵10年,多数在牧区,牧区老百姓每人每年600斤肉不够吃(他们基本不吃一粒粮食),汉人一年连10斤肉都不到,活的岁数差别不大(不过牧民身体确实棒,力气够大)。
              吃补品问题。应该说没有什么食物有特补效果,比如现在宣传的枸杞子,过去我在宁夏打过马草,看到那里的小孩秋天成口袋地把枸杞子当零食吃,也就是说那里的孩子和大人吃枸杞子比现在那些希望大补的人吃得多得多,也不见得宁夏人多活多少年,健康好多少。
              又如,现在说吃核桃益脑,聪明。北方河北河南山西,南方贵州,那核桃多了。我们在山西十几年,每年也没少吃核桃。记得70年代在山西核桃一分钱一个,我们一买就是一面口袋,一冬净敲核桃吃了。这些地方人比其它地方人聪明一些吗?
              又比如虫草,我90年代末到贵州黔西南工作到退休共8年,刚去时,那里的虫草几十元一斤,街上好多虫草焖鸡店。我们领导來往往点虫草鸡吃(最初10根虫草一只鸡炖好才20元),我在办公室也经常买单坐陪。听那些卖虫草的说,他们到处收购,云南,西藏,青海都去过,也自己采一些。有些虫草断了碎了卖不出去,他们也经常炖鸡炖肉吃,没见卖虫草的哪个身体好一些,命长一些。
              吃绿豆的并不比不吃绿豆的身体好,病少,命长。
              吃素并不比吃肉的健康,命长。
              吃核桃并不比不吃的聪明多少。
              吃枸杞的并不比不吃的健康一点。
              锻炼的并不比懒的不爱动的人多活几天。
              爱生气的不比心静的活得短。
              吃含矾油条的比不吃油条的不见得命短,不见得爱得癌症。
             吃含矾的皮蛋不见得比不吃的活得短。
             吃腌菜酸菜的不见得易的癌症,不见得命短。
             一句话,你适应哪种生活,哪种习惯,哪种嗜好而且没觉得有什么不适,那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因为人是适者生存,有个环境适应症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5 0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