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门球狂人<涿州“中式门球”赛纪实>有感 最近我阅读了门球狂人<涿州“中式门球”赛纪实>深受启发,“中式门球”,"一圈四岛","打五轮","叫双杆"等的改革创新举措的试验终于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付诸行动"的一大飞跃! 我作为一个普通门球人,为此举点一百个赞!!我期待着试验成功并逐步推广!! 设置界外球复活圈(以中柱为圆心,37.5厘米为半径的圆)好得很。界外球打入复活圈内,可获得一次续击权,任意击打场内的他球。设置安全岛(以场地四个角顶点为圆心,80厘米为半径,场地内的四分之一圆)也很必要,界内球或界外球进入安全岛内不受他球攻击。 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和设置安全岛是很好的改革措施。现在存在的节奏慢、运动量小、“一边倒”等都和大量的界外球毫无作为有关,因此必须要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试行中的圈,直径开始可搞得大一些(60厘米为半径),让一般人能打得进,成功率能达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样界外球就真的一定程度的复活了。界内球或界外球进入安全岛内不受他球攻击,也能一定程度的抑制“一边倒”。 实行打轮次,把每场30分钟计时制改为轮次制(五轮),进行到第五轮10号球为止。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十秒判罚的矛盾。叫打双杆,即把每场每队一次双杆改为每场每队一次双杆(以叫打为准),叫打成功则使用,叫打未成功则取消叫打权利。未叫打而打成的"双杆"无效。 打造“中式门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一要坚持多样性,多样性是向广度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各个群体都喜欢,都愿意参加的,能够普及到全民的大众体育;二要坚持技术型为主导,技术型是向深度发展,要创造一种打法简便,凸显技术,让技术处于主导地位并能左右胜负的新型的运动模式。 活动目的多样性:最主要的是坚持康乐型的门球活动和竞技型的门球活动同时并举。普及康乐型,发展竞技型. 特别是比赛,既要有康乐型的,又要有竞技型的。康乐型的比赛也有竞技的因素,但它的侧重点是重在参与,康身健体,愉悦心情。这样的比赛要多搞,它对这一运动的普及有极大的助推作用。竞技型的比赛也有康乐的因素,但它的侧重点是技艺水平的比拼,是在友谊第一的前提下,争冠军,拿奖金。这样的比赛,不求多,要求精,要越办越好,培养更多的名将,增强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促使这一运动尽快进入竞技体育的行列。 赛制多样性:不能只是五人制团体赛这么一种,单、双打或三人制也很受欢迎。赛制模式多了,可以使得这一运动更具广泛的适应性,年老体差的适于打五人制,而身强力壮的青状年人,适于单双打或三人制,三门一柱10个球,9人看着1人打,一场只打几分钟,这样的运动,青壮年人喜欢吗?可能也有,但不会多。不要说青壮年人,就是刚退休的中年人,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运动起不到锻练身体的作用。所以,还是赛制的模式多一些更有广泛的吸引力。 赛事形式多样性:有“官办”的、民办的;有的和旅游相结合,有的和相关产业相结合;有全国范围影响巨大的赛事,又有省、地办的中等赛事和大量的就近就地的小型赛事。基本做到赛事天天有,把这一运动活动的氛围搞得浓浓的,这对这一运动的发展大有好处。 打法多样性,突出技术型: 现代门球,融入了棋类的精华,打法细腻,战术复杂多变,一般人看不懂,但内行者却感到其魅力无穷。它明显的特点是凸显战术,技术再重要,同战术相比,战术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却是从属的地位。比赛场上,每杆球怎么打,必须服从战术布局和战术调整的需要,每个击球员都必须按着教练员的指令去打,但要创造一种让技术左右胜负的技术型的打法。技术型的打法要简便,凸显技术,降低战术的神秘性,让人易于看懂,易于学会;节奏加快,运动量增强,高技术水平发挥的精彩场面增多,增强其看点和观赏性;激励运动员苦练基本功,促使过、撞、擦、闪、粘等各方面的技艺水平迅速提高;充分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青年群众融入到这一运动中。 总之改革创新必须向门球狂人总版主学习,我们门球人既要积极慎重,又要勇于实践,努力争当门球改革弄潮儿,门球发展促进派, 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门球繁荣发展的春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