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869|回复: 1

五句名言话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2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就少生病”。俗话说:50岁以前人找病,50岁以后病找人。生命的开始就是衰老的启动,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都要作的事情,长期的昼夜颠倒、饮食无节制、运动少都会引发疾病,这是对自己的身体摧毁,都是在“作病”,所以说养生贵在“养心”。

“真正高明的医生并不在医院,在你身体中”。人渴了找水喝,饿了找饭吃,这都是人体的自调机能在发挥作用,这不仅是中医的思想,也是现代医学的观点,所以说,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在医院,而在你的身体之内,最珍贵的灵丹妙药不在药店,而在你的身体之中,就看你会不会利用。

“情绪不爽,会导致肝病”。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动物的肝脏切除后,将原本应当进入肝脏的门静脉和腹部大动脉直接相通,心脏就立刻胀大而静脉血瘀积,动物很快就死亡了,可见肝对血循环量的调节作用是多么重要,所以说:情绪不爽、生气郁闷的时候,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而出现肝和肝经气滞血结的情况。

“不生气,就少得病”。情绪是人的本能,但在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下,人的精神压力自然会增大,于是各种负面情绪会经常影响到人的健康。人的心理状态、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焦虑、愤怒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罹患疾病。相反,拥有乐观、豁达和开朗的性格的人,则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因为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这些消极情绪和心理发生冲突,容易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的紊乱,久而久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激发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对健康长寿百害而无一益,所以说,只要我们把控好情绪这个关,就可以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

“心要静,身要动”。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养生常识,可惜不被大家重视,所以才会出现“治不好的胃病,伴随一生的咽炎”。

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众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养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宝。(淮安区车桥镇老体协 朱荫桃)

(转自乐天夕阳红)




发表于 2018-1-16 05: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27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