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滴做起,狠抓门球比赛观赏性 ——中国门球人口增长的必由之路 湖北黄冈 刘震 从1985年算起,我国门球走进了第五届、共25年的历程。 中国门球先行者姚见先生,对前三届的评估是:由发生、发展、高潮,走向低谷(注:不是先生的原话)。我完全赞成,并随后提出了第四届又现高潮的看法。 现在中国门球运动的形势怎样,尚未见到有关总结性文字。总的看,第五届做了大量工作,如:坚持中国门球冠军赛、举办不同年龄段的各种大赛、网友赛、门球王争霸赛、促进人造草坪场地和中国门球基地建设、设立三个委员会、成立中国门球博览馆、以及今年10月在世锦赛上遥遥领先等等,特别是09年编了一个规则,对改善国际规则的不足、纠正门球比赛中的不正之风,有积极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第四届门协主政初期提到的“城市门球人口下降”、“提高门球品位和观赏性”的问题,当届和本届没有明显改变,门球人口似乎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第四、五两届中国门协做了大量工作,为什么中国门球人口没有大的发展呢?许多门球人为此提出看法:领导要重视,宣传要到位,要有中国自己的门球规则,要大力发展中青少年,要把竞技和康乐分开,要参加亚洲运动会等等。 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我想,埋怨别人不重视是没有用的,还是把做好自己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把门球人口未能大发展的原因找出来,对症下药,十分必要。 “你说往这里打,他说往那里打,一群乌合之众!”一位观者在发泄不满。 “我要打球是找快乐,你们争吵不断,我来找气受?!”另一位准球员发话,就是不进来。 据我所知,以上两种看法,是我国门球人口很难增长的重要原因,许多网友在帖子上提到了。既然它影响我国门球队伍的扩大,那么,千方百计把它克服掉,应是理所当然。 09年的规则强调了一人指挥,有可能改变“乌合之众”的现状。而赛场争吵,至今尚没有大的改变。 影响大众对门球不感兴趣的原因多矣哉!比如节奏慢、老人多、运动量小、无激烈争斗等等,等等,上述两种看法只是较为直观的原因。 草原牧马同志的《小改小革为门球》,先后提出了:球号不易识别、终点柱要有响声、设置界外放球线、球门线的设计、打轮次不打30分、教练指挥要用激光笔、进一二三门得分不必相等、取消三杆不进门规定、改革名次计算方法、保留门前双杆、改革10秒计时方法、设立着装奖、改革比赛录象技术等等,已达20多条。 军旗同志提出:取消裁判的临场确认、取消临时移开、取消与密贴球有关条款、取消进一门的特殊规定、取消进门前后双杆、取消自球未停不能捡拾他球的规定、取消因犯规自球放界外、取消进门又滚回来压线算已进门、把10厘米改为7.5厘米、取消裁判手势等等。总之,文字要简约,规则要“瘦身”。 门球狂人和苏凯二位,更是对国际规则的修改完善、体现我国门球人的主张,下了极大的功夫。 我也写过一个《试析门球比赛没看头》长篇,罗列了:难看的号码布、多人指挥乱哄哄、竞技康乐混在一起、节奏慢运动量小、场地粗糙设备简陋、无视10秒动作缓慢、赛场埋怨吵架、一边倒、一场球定输赢、中老居多,青少太少、一门留球过多等等降低观赏性的现象。 网上还有许多涉及改革的内容,如发展门球、新乡快乐人、太阳市门球人、快乐吉祥、金城门球人、洛阳口天、硒都门球、行雨龙、清江花雨诸同志的帖子,不一一引述了。 这么多条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规则、赛制、场地、器材和赛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是为了提高门球比赛的观赏性即门球运动品位的。认为这是提高国人对门球重视并扩大门球队伍的有效举措,希望能引起高层注意,做出有力纠正。 这里不妨谈谈号码布问题。“号码布”一词,曾在1987年规则中出现过,1990年规则即改称“号码标志”至今,再不见号码布这个词了;“佩带胸前和背后”,也是87规则的条款,90规则改为:“胸前(或胸前和背后)佩带”(见第13条)。号码布几乎无人看好,路凡同志下了大力改革,既适应规则要求,又耐人看,河南焦作白马主子同志,也作得非常出色。可是直到今天,过去了20多年,甚至在组织国际大赛的竞赛规程中,仍使用“号码布”一词,仍是胸前和背后佩带,令人不忍骤看。 老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引盖茨的话,与此相通。期盼中国门协,能从2011年起,把影响门球比赛观赏性的东西,提上议事日程,就象09年规则禁止“多人指挥”那样,把它当作比组织赛事更为重要的大事来抓,逐一解决纠正,则扩大中国门球人队伍有望矣!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于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