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140|回复: 25

透过门球比赛胜负的偶然性,悟出门球规则改革的必然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7 1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透过门球比赛胜负的偶然性,悟出门球规则改革的必然性
                                                                                         -------参赛感悟
      

          门球比赛,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球,也会出现一些幸运球。这样就使门球比赛的胜负存在许多偶然性。因此,强者不一定总强,也会因为一杆的失误,败走麦城;弱者也会因为一杆幸运球,战胜强者。这样的战例屡见不鲜。             最近我市举办的第十九届门球赛就能举出好多例孑来说明门球比赛胜负的偶然性这一特性.由于我记性不好,复盘能力差,这些例子也说不准了,但我认为门球比赛偶然性的存在,能使得优势一方不敢掉以轻心,防止关键时刻掉链子。也使得劣势一方等待战机,巧抓机遇,乘势而上。这种偶然性,可以培养门球人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也可以培养门球人不畏强手,敢打敢拼的拼搏精神!
          门球比赛的胜负存在偶然性根源,  我认为是门球规则不尽科学完善,这也许是门球运动迟迟不能进全运的主要原因吧。影响门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可以说有技术、战术、心态、运气四个方面。中国篮球胜美国,越南乒乓球胜中国,韩国足球胜巴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啥?因为这些项目的规则成熟,胜负主要是决定于技术,门球则不是,很多时候,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却没有展示的机会(因为你的球被对方击出界外),界外球多导致一边倒,再加上幸运之神多次光顾对方,所以你就输了。要想发展门球,让门球进全运会乃至奥运会,就要修改完善规则(例如减少界外球,抑制一边倒),让技术主导胜负,否则门球进全运可能就是空想!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门球比赛胜负的偶然性,悟出门球规则改革的必然性,让我们一起揭去规则的神秘面纱,用审视的态度看规则和规则的改革,为门球运动的改革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点评

改革是门球运动发展的动力!  发表于 2017-11-19 18:18
赞  发表于 2017-11-17 16:48
赞  发表于 2017-11-17 14:0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天下豪杰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3: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正本清源,界外球的问题才能解决
(转军旗帖)
         界外球过多,是一边倒、战术深奥、偶然性大、观赏性差等诸多弊病存在的总根源。而界外球过多,是规则的不合理规定造成的,这已经是门球界的共识。但在解决这一问题方向、方法上,却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界外球犹如行船的漏水,它使船只负荷增加,降低航行速度。时间长了,还会造成船体倾斜、沉没。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有“堵漏洞”和“往外淘水”两种。是两种并用还是任选其一?这要看条件。堵漏洞,当然是简便易行、效果最好的办法;如果,没有堵漏的条件,只能淘水,减轻船只压力,延缓沉没。界外球主要产生于对方的打、带、顶,本方失误、犯规造成的占比例很小。只要堵住“对方”这个“漏洞”,根本就不需要再“淘水”——什么每场双方各有一次申请“界外球复活”的权利,什么“界外球进场打住本方球,就享受界内球待遇,有闪击权、续击权”。我就不明白,减少界外球的方法,简便易行,为什么就非得放纵界外球大量产生,然后再想方设法去降低界外球产生的副作用呢。难道日本人规定的将对方球打出界外,就是 金科玉律,不准改变?再说,允许将对方球打出界外,在规则中也找不到根据呀,我找遍所有规则文本,没有这样的规定。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明确规定“不得打出界外”呢?为什么就不能摒弃战争设计理念,而改按体育竞赛的设计理念重新设计呢。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11-17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3: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千年后的今天又现“好龙”的叶公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家喻户晓,说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多年来门球规则改革,总想解决“界外球过多”造成的弊端,这是对的。因为门球比赛诸多问题,如非技术性一边倒、观赏性差、半路“投降”、不敢主动进攻、留球过多、技术不能完全主导胜负等等,都源于此。为寻求解决界外球过多带来的弊端,裁委会采取过的、计划采取的、写入规则的、发表在报刊的、正在酝酿的方法措施,不下六七种,如限双、限三、下半时界外球(给予界内球待遇)有击球权、场地设置界外球“复活圈”(进圈有续击权)、每场每队有一次“申请界外球复活的权利”,等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堵死界外球产生之源。今天,解决界外球过多办法找到了(真的“龙”下来了),那就是不得将对方球打出界外,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最简单、最彻底解决界外球过多有效办法。可是,中国门协裁委会却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不敢正视,不敢让讨论(哪怕是批判),唯恐得罪日本人,人家是“领导啊”,几次与规则修改有关的会议,内容都定为高度机密,不得外传。啊,原来那些解决界外球过多的措施,只是叶公用笔画的、用刀刻的“龙”,是给别人看的,是做表面文章的,并不想真的解决问题。
                                                                                                                            (转军旗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4: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目中的“中式门球”竞技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   


            不少人都认为门球本身就是中老年人康乐性的休闲体育,硬要它进入竞技体育行列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认识单就“日式门球”而言是可以的,纵观整个门球运动给它这样一个定位是不妥的,事实上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欧美国家尤其是英、美两国已经成为即是群众性很强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竞技体育,并且两次进入了奥运会(1900年第二届现代奥运会、1904年第三届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都有槌球,比篮球还早,篮球直到第三届奥运会时才成为表演项目)。还有人认为门球不是剧烈的同场竞技,这样的体育项目成不了竞技体育,恐怕这也是一种误识,用不着多解释,看看冰壶就清楚了。冰壶也不是同场剧烈竞争的比赛,而是双方轮流上场,是很轻柔的技巧性的比赛,人们越来越喜欢它,冰壶能这样,门球为什么不可以?可能还会有人提出,既然门球已经进入奥运会,为什么被挤出来再也进不去了?这个问题提得好,不过它涉及到这一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了自信两个字,明确地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果我们总是考虑完善人家的东西,对自己的创新没兴趣,没信心,甚至还反感那是很难成事的,所以,要促进这一运动向竞技化、市场化发展没有观念上的更新、没有坚定的信心是不行的。
         中冠赛已经搞了十几年,对中国门球运动的普及和竞技化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其竞技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球王争霸赛是竞技性更强的一项赛事,10次大赛产生了10个球王和一个王中王,造就了一大批门球高手、名将和明星,现在,追逐明星、名将已经成为门球界的一种风尚,同时它还特别注重打法上的创新,比如“分数不封顶”就是它率先试行的,可以说这一赛事对我国门球向竞技化方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读者杯”赛也越来越走向了竞技化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今年在大寨举办的挑战赛,规模之大、球场之多、队数之多、人数之多、场次之多都是空前的,这一赛事对竞技化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15年开始的“全国门球职业联赛”,这是800年来槌球运动史上从未有过的赛事,它是更典型的竞技化、市场化发展的赛事,是为这一赛事实现商业化、产业化探路的赛事,也是促使整个运动迈上新台阶,跨入新的发展历史阶段的赛事。当然,闯新路是很难的,今年的赛期已是一推再推,估计是在解决商业运作的问题,没有合理有效的商业运作的机制,这样的赛事难以坚持,希望能够尽快解决,拉开赛事的大幕。所有这些赛事,抓好了,不仅是促进竞技化、商场化发展,也对运动的普及和繁荣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领导层面的态度很关键。领导层面支持就发展得快,不支持、不重视、甚至还反对就发展的慢,甚至会倒退。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是我初打门球的时期,这时秘书长是张娜,她和周世民联手打造了“中冠赛”,同以前搞了多年的“老年门球赛”相比,竞技化的程度高多了,同时她还支持郑炜打造了“球王争霸赛”;之后接替张娜的是古桥,对于这人评价不一致,但有一点应该肯定,他拍板的2011规则有两大突破:一是“分数不封顶”,二是附则中提出“举办康乐型的比赛,采用五轮制”,意味着赛事有康乐型、竞技型之分,这两点,可以说是门球这一运动向竞技化方向发展所迈出的极其重要的第一步;接替古桥的张立忠,支持周世民和一些门球界的名人打造了“中国门球职业联赛”;今年,张娜再度接任秘书长,她继续支持“联赛”,支持竞技化、商业化发展,并明确地提出“我们一直追球门球运动的双轨发展:一个是普及,让更多人参与,给更多人带来健康;另一个就是竞技化,这是门球上的发展和升华。这种发展使得我们在全国的门球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在国际、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我们的魅力”。这说明历届领导,都支持“双向发展”,支持在着重抓好康乐普及的同时,重视竞技化发展。希望这种重视能落在实处,特别希望张娜秘书长的一席讲话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创新打法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个方面。我的想法是要实现“战术型打法”同“技术型打法”适度分离。我把凸显战术,让战术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从属地位,复杂多变的“下棋”式的打法叫做战术型的打法;把凸显技术,让技术决定胜负,战术更多的是为技术充分发挥服务的,精彩场面更多的简练的打法叫做技术型的打法。战术型的打法是现成的,现行的国际门球就是典型的战术型的打法,而技术型的打法没有现成的饭可吃,要靠改革创新,精心打造。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过去发帖说过,现在再简要地说一下。
        1.坚持“分数不封顶”,丝毫不动摇。“分数不封顶”,使每个球自始至终的充满活力,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运动员的技术潜能,展现每个运动员的“绝活”,激发运动员苦练基本功,对这一运动向竞技的方向发展极为有利。但是,直到目前仍有部分人不认可,有的还提出,再次修规要把它砍掉。我个人认为绝不可这样做,说白了,“分数不封顶”就是“中式门球”的奠基石。
        2.时间缩短,实行多局制。一是真正的上、下半时制,红白各打15分钟,得分累计;二是每局15分钟,三局两胜;三是四局制,每局15分钟,红、白各两局,得分累计。这有什么好处?一门留球或战术性的空调球会大量减少,很可能开局就是拼技术、抢分争分。有人可能认为这是猛冲蛮打,没意思,没关系,我主张的是“战术型”、“技术型”并存并举,您可以自行选择。
        3.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界外球毫无作为是这一运动的一大弊端,必须要解决。怎么解决?已经提出的方案很多,我的主张还是“续击圈”为妥。球王争霸赛已经试行多年,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是圈的直径太小,30公分,打进去的成功率太低,应放大,要使一般运动员打进去的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二十,高手达到百分之四、五十。这样一来,界外球就不完全是“死”球了,仍有一定程度的攻击力,即可缓解“一边倒”,又能激发运动员苦练基本功,尤其是力度和角度。   
        4.进一步严限“双杆”。双杆是一种特权行为,按理说,体育不应有特权,所以必须严限,竞技型的赛事可以考虑取消,至少是进一步严限:一是避免偶然性,实行叫打;二是打成有效时,只能进门、撞柱得分,不得击打任何它球。
                                                                                               作者——何炳生(戈壁梭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5: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战术的观赏性
(转草原牧马帖)


      门球有没有魅力和吸引力,取决于门球战术有没有观赏性。
            中国门球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根据自身的特点,已经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战术。如:占位、留球、接应等开局战术;抢时、延时、抢分等收官战术;还有联手、双杆、擦球、远冲、攻防、派遣王牌球等等战术,都会在实战中得到灵活运用。门球战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门球战术的观赏性,在于交战双方,互相斗智斗勇。防中有攻,攻中有防,你来我往,精彩对决。如果,只讲进攻,不讲防守,就会出现漏洞,留给对方有可乘之机。反而,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如果,只讲防守,不讲进攻,就会坐失良机,被动挨打。赛场上就会出现一面倒,没看头的消极局面。
            提高门球战术的观赏性,首先应该依靠队员过硬的技术本领。没有技术做保证,该打的球打不上,该过门的球过不了,该接应的球不到位,什么样的战术都得落空。比如:擦球战术,只要接好球,有角度,运动员牢记要领,沉着应战,角度直奔目标,力度恰到好处。攻可消灭对方有生力量;防可摆脱困境,转危为安。如果,擦球不到位,甚至擦空,什么战术目的都会落空。其次,指挥员与运动员的密切配合也很关键。每个运动员都要服从指挥,认真理解指挥员的战术意图。攻怎么攻,防怎么防,是抢分还是抢时,指挥员比运动员看得更全面,更客观。运动员千万不能个人意气行事,否则就会贻误战机,或因小失大。第三,要多练有难度的战术。实践证明,战术难度越大越具观赏性。比如:远冲战术。红方在四角摆好了1、3、9联手阵势,2号球过了一门,借10号过度,冲二门成功,能否远冲四角,向红球发起攻击。有难度,但红球有交叉就有机会。是进攻还是放弃,红方队员、指挥员都在担心;白方人员也在犹豫;场外观众更加关注。2号队员艺高胆大,也曾多次练习,一击远冲,力度恰到好处,将红方三颗球全部清场。迎来的是一片掌声和欢呼声。这种战术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扎实的基本功。这种战术完全可以练习,可以复制。艺高人胆大,功到自然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5: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少界外球      遏制“一边倒”
-----修规建议
             门球2015规则规定:击球员撞击或过门成功后可以获得续击权,撞击对方球后可以将其闪击出界。 一旦球出了界,下一轮进场便被剥夺了进攻和得分的权利。这样,优势方可以乘胜追击,不断扩大战果,而劣势方界外球多, 毫无还手之力, 只能被动挨打,致使比赛的竞技性降低,经常出现“一边倒”局面。
             要改变这种因界外球多造成“一边倒”的现状,就要对现规则中撞击对方球后闪击出界、出界球没有任何权利的规定进行修改。我想如果现规则修改为:撞击对方球后,不得将对方球闪出界外,否则为闪击犯规,停杆,将他球放在出界处边线,视为界内球。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界外球的数量了。还建议提高界外球的地位,围绕中心柱设一圆圈(半径1米),轮到界外球进场时,只要打进这个圈,即使只押到这个圈的外沿,都可取得续击权.  还规定界外球进场撞击他球不算犯规,自球、他球移动都有效,但对被撞击的球无闪击权、续击权。这一修改既少了犯规的可能,也获得了极为有限的进攻权利。因为撞击他球后,自球、他球的移动有效,界外球可利用这一权利,破坏、阻止对方的结组和得分,使本方他球获得得分的可能。还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 对界外球进场和闪送对方球技术有了更高要求,因为界外球进场不到位或闪送对方球不到位,会对己方造成威胁,若闪送出界还会因犯规而停杆。
             规则修改后的比赛过程, “一边倒”现象可能会得到有效遏制。因为一方只能将对方驱逐出优势地域,但不能闪出界, 但对方用远攻又能“杀”回来。因主动进攻的风险减少,偶然性对胜负的影响减少,  故球员比赛的心理压力降低,心情更愉快,有利于技术发挥,比赛更轻松。战术也变得浅显易懂。战术设计由控势为主转为以得分为主。现有的各项基本功都还照样用得上,其中,远撞、远过门、远闪送在实践中显得更重要,技术因素会得到大幅增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7 16: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老师汇集了几位门球行家的专贴、结合了自己经验、指出了门球规则需要改革的必然性,十分好。但本人愚见、咱不能‘头疼治头、脚痛治脚’,先抛开什么国际、国内规则不管,设计制定出一套中国味道的门球规则(包括裁判法),让现门球界里的行家里手就一类一项充分发表建议和看法、我想门球会出现一个新气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0: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丰羊 发表于 2017-11-17 16:17
夏老师汇集了几位门球行家的专贴、结合了自己经验、指出了门球规则需要改革的必然性,十分好。但本人愚见、 ...

谢谢好友热情赠帖、热忱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8 12: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球卫士 于 2017-11-18 12:26 编辑

     您是门球专家,可以为门球运动的改革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8 12: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球卫士 于 2017-11-18 12:43 编辑

     看了楼主主贴与转贴(转贴以前已看过),非常振奋!又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参加门球规则改革创新的阵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8 12: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球卫士 于 2017-11-18 12:52 编辑

      “ 先抛开什么国际、国内规则不管,设计制定出一套中国味道的门球规则(包括裁判法),我想门球会出现一个新气象的。”    我们的目标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8 13: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就是门球,不管怎么改,绝不可能改成年轻人的体育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8 13: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就是门球,门球有它生存的自然规律,绝不是说领导重视就能发展,而是要看人们是否喜爱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8 13: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的现状,绝不是规则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8 14: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一边倒”,即使没有界外球仍然存在!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有“一边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27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