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下西洋属于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比欧州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但是梁起超先生说,西方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西方哥仑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来钱啊!为什么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费钱。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整个一个散财童子,走到那儿都给人家散钱。只要你奉明朝为正朔,看我这船上的银子、绸子、瓶子随便给。于是,各国又抢着往中国进贡。中国厚往薄来,怀柔远人,你给我进贡一毛,我还你十块,谁不来啊!
郑和下西洋,成祖的时候去了六次,仁宗继位十个月驾崩宣宗继位之后又下了一次,然后这个事儿就不能干了。到了明朝中期,炼丹的嘉靖皇帝在位时,国力衰退,有的大臣建议,为了耀扬国威,仿效当年三保大监的故事,咱们再下一次西洋。结果,兵部尚书刘大夏冲进兵部档案馆,拿起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宝船的设计图纸,付之一炬。因为这件事儿祸国殃民,绝不能再干。所以今天郑和下西洋到底路线怎么走的,不知道,船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摘自2017年第10期《特别文摘》袁腾飞/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