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7-10-31 11:07 编辑
门球出路在哪里? 《门球周刊》报特约评论员肖桂曾老师用比喻的手法戏称中国门球经历了“婴幼儿期”,“青少年期",“壮年期",“更年期",还担心进入“老年期"走向“消亡"!他的这些看法是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那中国门球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门球周刊》报新闻中心要求针对这一议题发表看法,我试着抛砖引玉,谈点粗浅想法。 门球在我国确实发展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有过辉煌的兴盛。听说那时门球是个新生事物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那时有单位的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物给物,门球的发展十分迅速。 现在我国己修建了较多的人造草皮球场,为开展门球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今年我们东台市政府一下子出资六十万元让东台四连片沙土门球场换成人造草皮球场。实是东台门球人一大幸事! 我国门球喜爱者较多,大约有五百万门球爱好者。门球比赛常年不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门球形势还是好的。但从总体看,全局看,门球人总数在锐减。还有些门球场己闲置荒废,杂草丛生。门球人基本上都是退休多年的老同志,影响力小。据说民政部门有通知,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这样活动经费也有了问题, 组织赛事或出去参赛要自掏腰包。国家虽然有支持老年人活动的政策,但老年人活动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门球是中老年活动,领导怕球员年龄偏大参赛出意外而不予支持,而广场舞,柔力球等运动颇受青睐,场面宏大,参与人数多,投资又少,影响面较大。所以领导们对门球运动不感兴趣,市镇基层单位领导对门球活动的支持也不积极。 如今门球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确实令人担忧!门球似乎进入了“更年期"。要想门球发展,急需全国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和扶持。急需各级门协领导的奋斗和拼搏! 因此我们现在能做可做的就是扩大门球的影响,加大宣传力度。让政府领导们乃至更多的人知道门球,认识门球, 热爱门球,参与到门球的队伍中来。 门球运动发展逐步缓慢下来,人数在逐步锐减,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门球的认识有误区。一是许多人认为门球只是老年人的活动,把门球看作是老年人的“专利”,与中青年没有关系 。二是一些人认为门球运动量不大,起不到煅炼身体的作用。在这些不正确认识的作用下,一些中老年人宁愿到麻将桌上去消磨时间也不愿走进门球场;一些青少年因好奇也来欣赏和观看,但让他们参与却敬而远之。 怎样才能使我国的门球运动寻找到新的发展点,促其进一步发展呢? 我想首先要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提高门球在国人心中的知名度,才能调动民众参与门球的积极性。门球运动是贴近平民的球类运动,是“廉价的高尔夫球”和“户外的台球”运动,门球运动量虽小,但运动而有闲,用力而有节,用心而不苦,是具有高度文明特性的运动项目。开展门球运动的好处要讲清说透,使全民深入了解门球,使我国门球事业面向全民蓬勃发展. 其次要让国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充分认识门球运动的特点和健身作用。门球运动有健身强体,活脑益智,培养素质,愉悦心情等作用,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有氧运动。门球是一个非常讲团队整体性、特强调团队合作的一项球类运动,特适用“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门球的开局战术需要配合,比如一门留球;门球的进攻需要配合,比如接位,需要有人甘做人梯;门球的整体布阵需要配合,比如主动分散甚至主动出界;双方比战术、比技术,更是比精神、比智慧,比素质! 同时要注重门球后续人才的培养。我国有许多门球队伍年龄老化,相当多的队员从八十年代开始打门球直到现在,七十多岁、八十岁的老队员还无人接替,后继乏人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门协组织在搞好门球活动、门球发展研究的同时,一定要把门球队伍的发展壮大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门球是集“德”“智”“体”于一身的运动,在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观念,学习辩证思维方法和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等诸方面与其他运动相比, 门球也适合中青年参与! 因此,希望门球在各个年龄层普及。 最后一点, 更是重中之重 。门球发展繁荣,必须改革创新。 门球规则要修改,要解决“界外球过多”造成的弊端。因为门球比赛非技术性一边倒、观赏性差、留球过多、技术不能完全主导胜负等等,都源于此。 快节奏、强对抗是竞技门球的要求,慢节奏、弱对抗是康乐门球的特点。要改革完善规则 ,改进竞赛办法,让门球场活跃起来,让运动员跑动起来,让青少年融入进来,让快节奏、强对抗的激情门球的春天早日到来! 门球的魅力超群,战术多变,技法灵活,奥妙无穷,且学习门球投资不大,器具经久耐用。只要门球改革创新,就能发展繁荣! 因此,门球的出路就在改革创新之中!就在门球人的共同奋斗之中!!我真诚地希望各级领导重视门球,宣传门球,把门球列为国运项目加大组织训练力度,让门球早日进入全运乃至奥运的梦想成真!祝愿我国的门球事业蒸蒸日上!!我们门球人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努力拼博,不断创造门球事业的新辉煌!! 作者:夏益民.江苏.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