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917|回复: 11

各地 “八怪”之现象【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4 0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喜欢门球的灵性 于 2012-3-14 00:31 编辑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中国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因受气候、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经提炼出来后,称之为“八大怪”现象。

河南八大怪



怪:【郑州商场扎堆盖】郑州别称“商城”。二七广场及其周围,十余座大型商厦肩并肩比拼,众多的中小店铺头碰头叫板,巴掌大的地盘上竟盖着如此多的商厦、店铺,其密集程度在其它城市罕见。


怪:【开封古城摞起来】作为“七朝古都”,开封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烟云。“开封”本意是“开拓封疆”,黄河却总是将它“埋”起来。今天的开封城地下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古代城池,令人魂牵梦绕的东京城便静卧其中。


怪:【天井窑院地下开】天井窑院是豫西陕县一带老百姓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黄土高原上的百姓自古以来就有住窑洞的习惯,冬暖夏凉,顺坡一挖,就解决了住的问题。


怪:【“中”字说的真不赖】“中”、“不中”是地道的河南话。外省人学的最多、学的最像的就这三个字,道出了河南人的直率坦诚。


怪:【少林太极最叫卖】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少林拳起源于黄河以南登封少林寺,一部《少林寺》使得这座嵩山古刹更加出名。


怪:【寻根问祖河南拜】中国人从不忘祖,中原历史文化的“根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文化纽带与精神维系。


怪:【豫剧老少都喜爱】飒爽英姿的巾帼女英雄花木兰之所以能走进中国人的心中,应当归功于豫剧《花木兰》的传唱。花木兰是河南人的骄傲,豫剧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怪:【红旗渠水引天外】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它是世界水利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焦作八大怪

第一怪:骑车没有走路快;    第二怪:小伙没有姑娘帅;

第三怪:千年乌金地下埋;    第四怪:双脚下面踩着海;

第五怪:太极功夫人人爱;    第六怪:一个村子姓过百;

第七怪:吃药不用等病来;    第八怪:炒面糊糊吃的快。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八大怪

第一怪:【房子屋檐半边盖】在山西农村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为何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山西的房子为什么却是人字的一撇呢?据说,晋中干早少雨,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为近百年来山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第二怪:【路边灰土当煤卖】山西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是产煤大省,污染严重。煤炭遍地都是,路边灰土都可以当煤卖。遍地生黑金,煤炭生产支撑着山西的经济命脉。煤储量大,煤质一流,大同煤矿集团是一个有70万职工家属,年产能力上亿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第三怪:【新娘盖头给驴盖】山西简称“晋”,陕西称“秦”。自古以来有“秦晋之好”一说,山西人和陕西人通婚时,要渡过黄河,过去没有汽车,只有坐小毛驴。到了河对岸,要把毛驴牵到船上过河,为了防止小毛驴害怕,新娘把自己的盖头盖在驴脑袋上,顺利过河后再摘下盖到自己头上。新娘盖头给驴盖,反映了节省的美德,也是山西商贾的经营之道。

第四怪:【老陈醋也算一道菜】可以健胃、生津、养颜、养生,保养有道。

第五怪:【刀削面要比飞刀快】以面食为主,山西是中国八大面系之一。

第六怪:【杏花村汾酒把客待】汾酒可是八大名酒之一,名酒待客,山西人热情好客。

第七怪:【土豆论麻袋来卖】晋中平原干燥少雨,树少,尘多,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多。地道的当地特产,便宜实惠还有营养,是家家户户的主要蔬菜。

第八怪:【烙饼还用石头块】烙饼用的是黑石头块,先在铁锅里把石子炒热了,烙饼时把饼放在上边,再铺一层石子。石子饼,当地的一种特产,纯手工制作,香脆可口,别有风味,确实是一怪。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山西十大怪

第一怪:老太上树比猴快,    第二怪:面条赛过裤腰带;

第三怪:男人裤子女人爱,    第四怪:抱着孩子谈恋爱;

第五怪:人拉车子驴在外,    第六怪:大饼烙得象锅盖;

第七怪:一床被子全家拽,    第八怪:女娃叼着大烟袋;

第九怪:骑车下坡用脚踹,    第十怪:羊肉泡馍美的太。

发表于 2012-3-14 0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门球的灵性 发表于 2012-3-14 00:20
其二、山西十大怪 第一怪:老太上树比猴快,    第二怪:面条赛过裤腰带;第三怪:男人裤子女人爱,    第四 ...

有才可我们宁波沒怪啰!
IMG_2108.JPG

点评

哈哈宁波也有怪事的啊: 一大怪:在宁波过人行横道, 车要让人先过。。。。。恶意与人争道的,,会被电子眼拍照,,罚200,扣2分。。。。 二大怪:宁波鄞州区3年前读高中就开始免费,实现12年免费教育。今年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14 11:5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1: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皇封 发表于 2012-3-14 07:25
有才可我们宁波沒怪啰!

哈哈宁波也有怪事的啊:

一大怪:在宁波过人行横道, 车要让人先过。。。。。恶意与人争道的,,会被电子眼拍照,,罚200,扣2分。。。。

二大怪:宁波鄞州区3年前读高中就开始免费,实现12年免费教育。今年推广到宁波全大市,符合要求的新宁波人子女同样免费。

三大怪:宁波本地论坛(天一论坛)上发的提问萜子,,主管的局级单位必须2个工作日内回复。

发表于 2012-3-14 11: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门球的灵性 发表于 2012-3-14 11:50
哈哈宁波也有怪事的啊:

一大怪:在宁波过人行横道, 车要让人先过。。。。。恶意与人争道的,,会被电 ...

你也是半个宁波人吧
IMG_3261.JPG
发表于 2012-3-14 2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怪不都是山西的啊,山西陕西搞一起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八大怪

第一怪:【帕帕头上戴】陕西盛产棉花,当地人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既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经济又实惠。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陕西干旱少雨,这样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怪:【面条像腰带】陕西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面条既粗又厚像腰带,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

第四怪:【烙饼赛锅盖】像锅盖般大小的锅盔,成品大如盾牌,外硬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第五怪:【辣子是道菜】人们都以为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子,可是他们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第六怪:【碗盆难分开】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第七怪:【唱戏吼起来】陕西人爱唱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第八怪:【姑娘不对外】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人们少有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所以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康八大怪

一、【吊罐煮饭把客待】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已不知道吊罐为何物,但在安康农村,上了一点年纪的人,恐怕都见过吊罐,还吃过吊罐做的饭菜呢。吊罐为生铁铸成,拱圆型的底,罐体为圆桶状,其上有盖,盖中间有柄,四方各有一耳,铁丝或铁打的钩挂于耳上,便于提或挂。在每年秋末至初春,农家大都烧柴火取暖,为了节省燃料和图简便,家家户户都在火炉上设一能上下活动的挂钩,用于挂上吊罐烧水或做饭。当时农村条件差,大米是十分紧缺的,常吃的主食是玉米、洋芋、红苕等,吃菜更是简单。因此,一些家庭一边取暖,一边挂上吊罐在火炉上做饭。因罐体厚,又为生铁所铸,做出来的米饭十分鲜香,尤其是用吊罐炖腊肉,更是鲜美无比,是山里人招待客人的佳肴。冬春时节,农家炉火通红,火星四溅,一家人一边烤火,一边吃饭,其乐融融。有文人墨客把这一情景写进诗文,传向了外地。
      如今,在安康农村,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改灶改厨,有的还用上了液化气。吊罐已失去了功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二、【石磨放在大门外】

      过去,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副石磨。它是农村人加工粮食的主要“机器”,由上下两扇组成,上厚下薄,中有磨芯;上扇有孔,是进粮食的入口;下扇固定,由人力推动上扇,粮食通过摩擦后慢慢地出来。推磨是重体力劳动,小孩和老人干不了,要一个壮劳力或两人合作才能操作。由于石磨“台时产量低”,如果一大家人吃饭,便要一两个人经常转动石磨才能供应得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农村吃大锅饭,男男女女都要在大集体干活,推磨就只能放在晚上了。为了生存,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顾不上休息,在油灯下推起了石磨。有的因买不起灯油,就把石磨放在屋檐下或院子里,晚上就着月光推磨,外地人见了感叹不已。转动的石磨,吱吱呀呀地唱着歌,那是一首辛劳的歌,一首苦涩的歌,它唱了一天又一天,唱了一年又一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广大农村电的普及和推行城乡同价的优惠的政策,一些渐渐富起来的农民纷纷购置了微型粮食加工机械,足不出户,就可以加工粮食,过上了舒适方便的生活。

三、【水瓢浆水盐炒菜】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土地都是集体的,每家只有一点少得可怜的菜园地,况且大人们每天都要到大集体劳动,有时晚上还要加班修“大寨田”,根本没有时间去侍弄菜园子,因此常常无菜吃。特别是冬季,好一点的家庭也只有萝卜。农民为了解决冬季吃菜的问题,便把萝卜叶做成浆水菜,泡上一缸或几坛。每顿吃饭的时候,抓出来切细即可。由于没有油吃,也就用不上锅,倒进水瓢,加上盐拌匀就是菜了。当时,一位在云雾山下搞社教的家在外地的女工作队员,见了当地农民用水瓢“炒”菜,惊讶不已,回老家后把这事当作笑料传到了外地。
      农村包产到户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菜园子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不仅自己一年四季可以吃上新鲜蔬菜,还能换来大把的钞票。

四、【出门常把腿露外】

      安康处于秦巴腹地,境内沟壑纵横,大小河流呈网状密密麻麻地分布于境内。过去许多地方不通公路,农民出门全靠步行。由于河流众多,乡间小道常常修建在河道两岸,忽左忽右,靠搭建的跳石相连接。一到丰水期,河水便漫过跳石,隔河渡水成了乡里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就是晴天,山里人要出门办事,也要穿草鞋或赤着脚,高挽裤腿,涉水过河。因为频繁过河,为减少麻烦,行人索性高挽着裤腿不放下来,一副下田干活的模样。因此就有了那句安康人几乎人人皆知的“七十二道脚不干”的俗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安康农村的交通状况得以逐步改善。目前,随着新农村建设和通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安康农村已基本实现了乡乡通路,大多数实现了道路硬化,部分地方还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

五、【杀头年猪半头卖】

      在计划经济时代,猪肉可是稀罕物。在安康农村,好多家庭喂不起猪,即使喂头猪,还要向国家交半头统购任务,并要缴纳屠宰税。当时由于粮食紧缺,猪主要吃野草,因此农家的过年猪都小得可怜。那时候,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农户杀了一头过年猪,半头只有二十四斤,且瘦得出奇,但队里仍然要他交半头任务。按当时的收购标准,这么小、这么瘦的猪肉是不够等级的。这农民背着肉,边走边想,要是因不够等级不收我的该多好啊。没想到到了公社,收肉的竟是他过去的老乡。老乡看了他多大的面子才收下了他那半头本不合格的猪肉,那农民只得自认倒霉。后来,在农村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杀年猪,四十八。二十四斤交统购,二十四斤留自家。”这是当时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农村实现责任制后,农村渐渐兴起了养猪热。农民几乎家家杀年猪,有的甚至杀两三头,熏制成腊肉,供一年四季享用。除自已食用外,卖肥猪、猪仔成了农村一项致富的产业。

六、【骡马运货跑得快】

      安康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改革开放初期,安康农村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粮食、农资、化肥等出入仍然靠人力肩挑背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于是,一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从外地买来了骡子、马匹等来运送农资,收取一定的运费。骡、马驮上两百来斤重的货物翻山越岭,平稳快捷,方便省事。乡间小道上,赶马人的吆喝声,铁蹄“得得”声,悠扬的马铃声,粗犷的骡叫声打破了深山的宁静,给荒凉、冷清的乡村平添了一线生机。外地人见了一队队骡马驮运着货物翻山越岭,无不称奇。
      九十年代至今,随着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各乡镇都通了公路,机动车辆基本启代了骡子和马匹,真正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七、【“泉水点灯”好自在】

      安康农村,祖祖辈辈以松明子、火把、油灯照明,昏黄的灯光陪伴着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农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于是勤劳、智慧的安康人便试图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当时偏远乡村都不通电,但是境内河流纵横,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落差大,适合修建微型水电站。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通过考察后,筑堰渠,修水池,建机房,安装上微型水能发电机后,白白流淌了千百年的山泉水终于点亮了电灯。于是,山村沸腾了,出现了建微型水电站的热潮。发电机小到200瓦,大到几千瓦;有的一家建一个,有的多户联建。电站往往建于农家附近,十分方便,功率稍大一点的电站,白天可以为村民加工粮食,晚上发电照明,一举几得。外地人见了秦巴山区细小的山泉水变成了电能,小电站星罗棋布,山里人围坐在柴火炉边看电视的情景无不称奇。有的记者和作家还把这些写进了作品,登上了报刊,令外界惊讶不已。
      但是,由于山区水量不稳定,到了干旱枯水期或是农田灌溉期,大多数小水电不得不停止运行,村民们只得望灯兴叹。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安康农村基本普及了高压电,农民的生活发生质的变化。               

八、【“三转一响”引凤来】

      过去,安康农村有句俗语:“抬头嫁女,低头娶媳妇”,它说明了当时农村男子娶媳妇的不易。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农村小伙娶媳妇不仅要彩礼等,家里还要准备好“三转一响”,才能把媳妇娶进门。当时所谓的“三转一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现在不了解情况的年轻人看了这“三转一响”肯定要笑掉大牙。当时农村十分贫困,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余钱去买这些奢侈品。更何况自行车等物品在当时属计划物资,就是有钱,如果没有门道也买不到。因此,一些小伙子为了娶到媳妇,省吃俭用,拼命干活,挖空心思去弄这“三转一响”;有的因弄不到“三转一响,”定下的媳妇也“飞”了;更有甚者,有的家庭因家贫而无法备齐“三转一响”,便“暗渡陈仓”,偷偷地向亲朋好友借。
      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人大都外出闯荡过,他们钞票多了,视野开阔了,观念新,品位高,因此,结婚用品准备得特别丰富,而且新潮。女方的陪嫁和男方添置的东西摆满了新房,彩电、冰箱、摩托、空调等应有尽有。有的新人还买了新房,把家安进了城里。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中八大怪

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听当地人说可能是由于板凳上灰尘太多,加上人们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而是蹲在板凳上。

二怪----房子半盖:

    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半坡房(过去)一种说法是节省材料,另一种说法是旧时为了少交税。

三怪----姑娘不对外:

    说这里的姑娘(旧时)一般不远嫁远方或外地人,现在可不是这样了。   

四怪----帕帕头上戴:

    因当地气候干燥,风沙大,许多妇女出门都将手帕戴在头,以遮挡灰尘。   

五怪----面条像腰带:

    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六怪----锅盔象锅盖:

    锅盔大得像锅盖一样,又硬又脆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

    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1: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八大怪

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游黄山,品徽菜,而“徽州毛豆腐”是不能不尝的一道地方名菜。毛豆腐成条状,因未烹饪前其通体均有长长的、细细的白色茸毛而得名。这些茸毛是经过特殊工艺,人为使豆腐发酵长出的食用菌丝。或红烧、或油炸,或火烤,或清蒸,均鲜嫩可口,奇香扑鼻,很受食客喜爱。

第二怪:【石缝里边松成材】生长在徽州黄山上的悬崖危岩和峰石裂缝中的黄山松,不择土壤,破石而立,堪称一怪。原来是因为这些黄山松的根部能分泌出一种有机酸物质,使花岗岩体分化分解成泥土性物质,使松树得以生根、发育、成材。

第三怪:【烙饼石头压起来】这“饼”俗称“徽州石头 ”,内包肉丁和豆黄粉馅心,因其烤烙时在每个上均压一块与同大的扁圆石头或砖块而得名。用石头压 烤烙,可使体扁平、馅脂渐溢、皮酥松不焦,徽籍著名画家黄宾虹曾有“千金不如一只石头 ”的名言传世。

第四怪:【花山谜窟无记载】发现于世纪之交的徽州屯溪石窟群堪称怪中之怪,36个地下石窟全系徽州先民人工凿成,到底何人、何时、因何、如何开凿?几十万方石头去了何处?为何翻遍史籍均无片纸只字记载?成为了千古怪谜。

第五怪:【牌坊成群一线排】位于徽州歙县棠樾村东端百米甬道上的七座石牌坊跨路而立连成一线,明代三座,清代四座,牌坊成群,蔚为壮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怪:【马头成墙望天外】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因其住宅外墙高大封闭(俗称封火墙或屏风墙),封火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墙顶部分形状酷似马头而得名。此怪有因,古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

第七怪:【古宅大门朝北开】一般建房讲究坐北朝南,然而徽州古宅却怪怪地坐南朝北。究其原因,在于徽商故里中人,以“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为居住禁忌,大门朝北开为避“火”保“商”图吉利。

第八怪:【摸秋非偷任采摘】按徽州“摸秋”习俗:农村每年中秋之夜,任何人都可借着月色到别人家的地里去采摘一些瓜果、蔬菜,不但不算偷,而且谁家被采得多反倒说明他家人缘好,大丰收。但冬瓜、毛豆等带毛的蔬菜却不能采摘,以避“倒霉”之忌,因为徽州方言中“毛”与“霉”同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5-17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