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糟老头 于 2017-3-25 21:53 编辑
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一位老人胡震亨脫下官袍,决心:“编一部全唐诗,让后世子孙都能读到它!”据他估算,当时唐诗已经至少失传了一半。那个年代,编书真的好难。你要找一首诗,说不定就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还不一定能抄到。
李白去世前整理了毕生稿件,郑重托付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整理出了《草堂集10卷,失传了。再说杜甫,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
十年过去了胡震亨完成了著作,取名《唐音统签》。这部超级大书有一千零三十三卷,按天干之数分为十签,不但有当时最完整的唐诗,还有极其珍贵的文学评论丶传记史料。
钱谦益登场了,他下决心要编一本全唐诗,估计已编到数百卷,却天不假年,没能完成。幸亏季振宜发现了他的残稿,重新开始全唐诗的编辑工作,终于又编出了一部宏伟的唐诗集,共七百十七卷,但他在第二年撒手人寰。
胡震亨、钱谦益丶季振宜,留下两部庞大的书稿,只差最后一项工作一一把它们合并起来,修补完善成为理想中的《全唐诗诗》。
康熙皇帝酷爱唐诗,选定了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等人去修书印书,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把《全唐诗》放在康熙皇帝的面前。面对这部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中唯一的断代诗歌总集,康熙很感动。亲自写下序言:“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
我们今天能看到唐朝的伟大诗人们朝辞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丶晓汲清湘;看他们漫卷诗书、永忆江湖丶哭呼昭王、笑问客来。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运!(根据3月11日《羊城晚报》六神磊磊一文编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