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3-25 12:16 编辑
正如前面所说,新一代槌球,即是适应广泛、群众性强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凸显技术、观赏性强的竞技体育。要打造这样一种新一代槌球,必须狠抓“双向发展”——一是康乐、普及,二是向竞技体育挺近。本帖先讲一个方面的问题,即:康乐、普及的问题。怎么样才能使这一运动更加康乐、普及?我个人认为,就运动自身而言,必须要实现方方面面的多样化。目前,在我国这种局面已经基本形成,其表现如下: 1.场地多样化。沙场、人造草场、天然草场并用。先是沙场为主,将来要逐步做到人造草场为主,为了应付国际比赛,天然草场也在某些比赛中使用。这一状况,即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这一运动的特点,也和当代世界各项体育发展的趋势相符。 有人提出要和国际门联统一 ,全都改用天然草场,据说这样才是真正的并轨,才能快速发展,才会使得这一运动更加康乐和普及,我不相信。 2.活动的目的多样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康乐型、竞技型同时并重。很显然,平时打着玩的比赛,以及就近、就地举办的各种小型赛事都是一种康乐型的活动;即使大型赛事,比如:全国老年门球赛(交流活动)、或省市区举办的老年门球赛,也和前面所说的赛事一样,尽管也有一定程度的竞技性,但其侧重点是重在参与,康身健体,愉悦心情,因此,它也属于康乐型的活动。像球王争霸赛、职业联赛等,虽然也有康乐性的一面,但其侧重点是竞技水平的比拼,是争前八、争冠军、争拿高额奖金,这种活动肯定是竞技型。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存并举有好处,可以使得这一运动真正成为老中青少都喜欢、都愿参加的运动。
3.赛制多样化。不是千篇一律的“五人制”,而是单打、双打、三人团体、五人团体都有,平时打着玩,还经常是双方不对等的比赛。这样做比单一的五人制要好,三人、五人制团体赛比较适于中老年人,而单、双打更适于青壮年人。
4.玩法的多样化。常规的打法是主要的,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打法。比如:三色球,三种颜色的球,三个队同场竞技,这种打法我还没有亲眼看过,具狂总考察认为很不错。其实我们这里也有类似的打法,也是三人(队)轮流上场,一人打一、四、七,第二人打二、五、八,第三人打三、六、九,打法简单,人少的时候,经常这样玩。前几年,陈国英曾设计了“三界球”,玩了一阵子,似乎不玩了,其实坚持下来也很好。最近,狂总正在研究、探讨打造“中式槌球”,即:在高尔夫场地打门球,既有门球的元素,又有高尔夫的元素,这更是一种世界独一无二的新的玩法。估计还会有其它新的玩法。玩法多了,人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什么样的好玩就玩什么。
5.活动的渠道多样化。有政府搞的,门协搞的,也有民间团体甚至个人搞的。现在,这一运动的民间团体越来越多,“门球世界联盟”、“海润俱乐部”、“上海之春俱乐部”、“深圳候鸟俱乐部”、“海南候鸟俱乐部”、“读者杯”、“龙胄杯”、“长寿杯”等等,年年都有活动,甚至有多次活动。最近又有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俱乐部——“中富康门球俱乐部”,它正在各地建立基地,日后肯定会有大量的门球赛事。所有这些,都可以使得这一运动更加康乐和普及,对于这一运动的繁荣和发展大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