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在千秋
——开县门协原掌门人徐新亚带领一班人创业记 重庆市开县门球协会原主席徐新亚老先生,退休前先后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人大副主任。年已8旬的他,是10年前筹建门协的元老之一。自2005年换届任主席以后,在县政府和涉老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他殚精竭虑,带领门协一班人,为门球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将门球打造为我县群众体育活动品牌项目,成为组织最庞大、机构最健全、设施最完善、管理最规范、活动最丰富的一个老字号群体之一。为我县门球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乘势而为 利在千秋
近30年前,门球引进我县草创初期,因地皮金贵,他们“蜗居”在老县城体育场西端,随时随地都有挨足球碰撞的风险。在他们努力争取之下,于上世纪末县里拨款20多万元,在老城北边的盛山公园占地4亩,建设了一个配套完善连片2块的沙土门球场。
随着大三峡移民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勤劳朴实的开县人举全县之力,在“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画图”、打造“西部水城、风情名镇、美丽乡村”的同时,着力实现整体转型,提速发展,全面小康。开县门球人也乘势而为,争取了县领导的关怀重视,在短短4年时间内实现了门球硬件设施3次大飞跃。第一次是2005年,在新县城2连片沙土场地、1幢旧平房临时栖身的基础上,县里投资20多万元,占地5亩迁至双河社区,建成3连片沙土场地的片区中心;第二次是2006年,县又投资60余万元,占地5亩,建成大规格4连片沙土场地的安康片区中心;第三次是2010年3月,县里又再次投资50多万元,列入县长民心工程之一,将安康改建为6连片人造草坪灯光门球场。
这3次飞跃,还不包括土地费用,县里拨专款达130多万元之巨,对于开县门球事业来说,确定无疑,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善于学习 引进经验
作为一个老组织人事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是老先生多年来所形成的一个好习惯。还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县里成立了老年大学,他是首批入校学习绘画和书法的学员,并学有所成。后来双河、安康两个门球片区中心建成,他的学习成果就有了用武之地。至今,这两处的会议室的墙壁上,仍装点着他的丹青和墨宝。
自钟情并痴迷门球这一夕阳事业以后,他仍然喜欢看书读报长年不懈。尤其老年和门球报刊杂志,更是精研细读。去年有一天,当看到有篇介绍如何科学地做好县级门协工作的经验交流文章,他如饥似渴如获至宝。立马复印并附上亲笔书信,分送领导班子和有关人员,在以后的主席办公会上专题研究。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结合本地实际再作出决定,如何有效地开展门协有关工作。后来事实证明,外地的先进经验,对启发我县门协工作思路,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选定后继 提前交班
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徐老先生的任期应于2011年6月届满。历经几年的任用实践证明,他己认定常务副主席罗绍轩是最恰当的人选,出于多方考虑,决定提前交班。从去年起,他亲自去县体育局和有关涉老部门,并多次在会议上要求提前换届。介于一直未能如愿,在2010年底的一次会议上,他宣布由罗代行主持工作。直到2011年9月初,门协举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至此,新老交替正式完成。
年富力强的继任者带领着领导班子,按照“团结,奉献,纪律,理解”8字施政方针,遵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 加强自身建设理念,全方位锐意变革,短时期内又做出了3大成绩:竞技水平大力提升,数次派队赴外参赛均取得佳绩; 2011年3月争取县长出面,动员民营企业捐资近160万元,将双合改建成4连片人造草坪灯光风雨门球馆;10月成功举办了庆祝门协成立10周年川鄂渝门球邀请赛,并取得骄人战绩。
可以想像,当徐老先生目睹了这一切,他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啊! 图1原门协主席徐新亚夫妻
图2提前交班

图3新老交替——开县门协换届
 图4崭新的安康片区中心门球场

图5改造中的双合门球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