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21 09: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球后卫 于 2016-11-21 10:25 编辑
中国门球的引进、兴起和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创新飞跃基本同步。 今天的中国门球如果实行和国际门球运动全面接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制约中国门球技战术发展进一步提高的症结在哪里,不在于是否与国际接轨,而在于中国门球的体制、赛制和相关机制。
国际门球规则对世界门球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引作用。别的不说,仅比赛场地一项,国际门球规则规定场地应平整无障碍物,多少年来,为什么国际性的门球比赛却在草疏密不均、场地凹凸不平的天然草坪(有的是临时租用足球场)上举办?可能只有第十届世界门球竞标赛(上海高东)的天然草坪门球场是符合要求的。据说,在日本新泻第十一届世界门球竞标赛的天然草坪场地也很平整,像地毯一样(只有一个网友作一句这样的报道。令人不解的是,近几年来,中国的门球人去过世界很多地方打球交流,但对国外的场地从来没有过任何交流和报道)。不客气地讲,在劣质的场地上打门球,门球的技战术不可能有什么提高,这就像在凹凸不平的台面上打乒乓球、打台球一个道理。至于参加国际门球赛事的数量不多的球队,赛前应该多做一些在天然草坪场地打球的适应性的训练。国内的门球比赛,硬要在大家不熟悉的天然草坪上举办,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中国的门球应根据客观规律和发展方向,在场地、器材、技战术及规则完善等方面,多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创新研究和实践,以便在可预见的将来引领世界门球的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