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688|回复: 25

缅怀---《门球之苑》引路人姚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7: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缅怀——《门球之苑》引路人姚见 2016-11-08 齐欣 [url=]门球之苑[/url]
IMG_4576.JPG
立冬,刚刚从湖北大冶的中冠赛场上回到北京,即听闻姚见老师离世的噩耗。心里很是悲痛,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姚老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真是不敢相信一向健康矍铄的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对《门球之苑》杂志而言,姚老是我们所有编辑记者们的前辈,是27年来引领编辑部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精神动力,是中国门球文化的开创者;对我个人而言,姚老是一个让我尊敬和无法企及的前辈。我来到《门球之苑》大家庭的八年中,每当遇到困惑没有方向感的时候,姚老都会为我指明道路,他的每一句肯定,他的每一条忠告,我都时刻记在心里。
IMG_4577.JPG
今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我就一个人驱车前往北京东郊殡仪馆,手里拿着两本最新的《门球之苑》杂志,希望她能陪伴姚老一路走好。听姚老的女儿说,姚老将《门球之苑》视为自己的孩子,尽管退休多年,仍时刻关心这本杂志,也关心着门球事业的发展。 IMG_4578.JPG
姚老是我国一代书法、文化名家,生前无数成就和荣誉早让他看淡了功名,姚老的女儿说,她父亲生前就交代家人不搞告别仪式,不要惊动同事、朋友们,自己默默地离开就好。但听说了此事,我无论如何要代表《门球之苑》,代表我们的门球人送姚老一程。两本杂志、一束菊花,相伴姚老左右,也让他安心地走。
斯人已逝,我们唯有继承姚老的意志,将《门球之苑》和门球文化事业发扬光大,让门球运动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怀着悲痛的心情,我翻看了2012年11月的卷首语,记录了我与姚老的一次偶遇,也表达了我对姚老深厚的情谊,与读者们共同缅怀这位门球文化的引路人。
IMG_4579.JPG

《门球之苑》2012年11月号卷首语——偶遇……

十一“读者杯”结束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社会科学院的门球场边,见到了久违的姚见老师,我们的首任主编。年近九旬的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谈起《门球之苑》依然是那么充满热忱。
姚老已离开编辑部多年,但时刻从杂志上关注着编辑部的每个人,关注着我们的工作,关注着门球。他对近几年来杂志所做的改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赞赏了今年升级为月刊后,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及时的信息,让杂志更具有可读性。他在文学和社会学方面造诣深厚,虽已年迈,但对平面媒体方向与社会发展形势的结合方面,从来都有着超前思路。
在与姚老的交谈中,我们都认同一个趋势:当今的社会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以老年人为主的门球群体也不可避免地处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的冲击和包围下。那么作为传统平面媒体的杂志该如何适应人们越来越快速的媒体阅读方式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大信息量和信息覆盖的广度,其次要增加杂志的视觉效果,板块内容设置丰富,力争满足门球人的生活需求,逐步为门球人打造一个全面的满足各种生活需求的平台。姚老非常认同这一办刊思路和方向,对我们近几年来逐步加强的大型赛事报道、门球历史文化、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等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我继续沿这个方向走下去。
送别了姚老,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虽遗憾未曾与姚老共事,但对姚老一直钦佩不已。记得在中国门球运动博览馆中是这样介绍姚老的:“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他是门球文化的开拓者,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创办了我国第一本门球专业期刊《门球之苑》。”
与姚老这样的前辈在一起,我时刻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太多了,现在唯有在他的关注和鼓励下踏实工作,努力开拓,才不枉他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门球之苑》成长至今,时刻离不开前辈们的无私奉献。从创刊至今一直坚持工作,已年近八旬的张玉生老师依然时刻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刚从大病中康复的老编辑王化远老师依然坚持每期仔细阅读杂志,为文字把关,还经常与张玉生老师交流对内容的建议;而我的前任主编甘霖老师也在时刻关注着我们,尤其是在网络上关注着我们的记者从各地赛场发回的报道和“读者杯”比赛的情况。
忙碌的赛季即将结束,与姚老的偶遇带给我惊喜;前辈们的关怀和肯定,让我的心里充满着收获的喜悦。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知识,都是我今后需要不断汲取的营养;他们的爱,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转门球之苑|中国门球协会


  工作电话:
010-56023340
010-67643486



点评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6-11-8 18:53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门球人怀念他!  发表于 2016-11-8 18:27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门球人怀念他!  发表于 2016-11-8 17:49
发表于 2016-11-8 1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点评

门球引路人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1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7: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珊 于 2016-11-9 09:43 编辑

沉痛哀悼姚见老师!

点评

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7: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琴之优雅 发表于 2016-11-8 17:24
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门球引路人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7: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切缅怀《门球之苑》引路人姚见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7: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门球人怀念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7:5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大儒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7: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门球人怀念他!

点评

姚见老先生我们了解情况少,但他笑貌可亲的尊容将永记我们心间。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9:48
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2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灿烂 于 2016-11-8 18:19 编辑

这篇文章是齐欣写的吗?很感人。我们学打门球较晚,对姚老先生不熟悉。齐欣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姚老先生对《门球之苑》的功绩和奉献!姚老一路走好!谢谢罗珊大姐的转载。

点评

没错这篇是转门球之苑--齐欣写的感人帖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8: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门球人怀念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8: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9: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姚见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20: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哀悼姚见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20: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乡人 于 2016-11-9 05:38 编辑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门球人怀念他!

沉痛悼念姚见老师:!
姚见老师是中国门球新文化的开创者;对我和对我们北京房山门球广大球人来说、姚老师更是我们最尊敬的长者!他对房山门球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有着最大的关注和支持!
第一、我最早见到的门球诗文化、就是姚老师在1990年《门球之苑》第三期上刊登的《迎全国门球赛》。姚老师是丰富门球新文化内涵的始作者、开创者、开拓者。从那以后几乎每期《门球之苑”上都刋有门球诗词等文稿。这对中国门球事业是一大贡献!,

第二、姚老师对我们房山门球事业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我记得1998年2月北京市门协召开全委扩大会上、曾有东城、丰台、通州、房山和中央单位航天三院等六七个区县门协在大会上发言.我代表房山门协发言、也是最后者的发言。发言刚结朿就有人告诉我、门外有人等候你。待我刚走到會议室门口时、不知何时姚老师和市门协领导佘宝臣、梁书田等己在门口外等候。首先是姚老师向我要我的发言材料(我说己交会上).随后梁书田秘书长就告诉我,你天津弟弟来了、在你大妹家快去吧!造成我未能和姚老师深谈.、、、、、、但看到1998年第二期《门球之苑》时、才发现我的发言材料已经过姚老师润色、加工修改成赫然醒目的大标题:“房山门协工作经验一一三要素(小标题)一一领导重视、社會支持、干部努力",从而作为第一个发言材料、介绍门协工作经验的文稿,就在《门球之苑》上发表了。这对我们房山门协、门球人给了极大的鼓舞,(用现在话说)极大的增添了正能量!一一此后几乎每期《门球之苑》上都有了各地的经验介绍文章。
第三、1999年9月在北京门协召开的庆祝纪念《门球之苑》创刊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我代表房山门协向大会敬赠一面写有“门球之苑  良师益友”的锦旗,由简文老师(摄影)将在主席台上的朱德录主席、姚见老师和我三人手持锦旗的画面.留下了合影、同时连我在会上的发言材料同期刊登在当年《门球之苑》第四期上。这又一次给房山门球人增添了更大的正能量!......
总之、 房山门球所以能取得现在的辉煌业绩,是与姚老师关注、支持分不开的!房山门球人永远怀念他!怀念他!我们沉痛悼念姚老师!!
姚见老师永垂不朽!
              北京房山九旬门球人 李忠  2016年11月8日

点评

龙乡人老先生晚上好!我经常学习您寄的书--房山门球留痕。本书的内容丰富对我有不少的帮助,并得到提高自己一些问题的见解,今天见到您很高兴。衷心的祝您健康快乐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2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珊 于 2016-11-8 21:18 编辑
龙乡人 发表于 2016-11-8 20:42

感谢罗珊老师的转摘报道,愿姚见老师一路走好!门球人怀念他!

龙乡人老先生晚上好!我经常学习您寄的书--房山门球留痕。本书的内容丰富对我有不少的帮助,并得到提高自己一些问题的见解,今天见到您很高兴。衷心的祝您健康快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6 0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