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云保 于 2016-9-21 16:54 编辑
谢谢门球的魅力老师关注与支持!

谈谈门球比赛的视频录像 首先说明:对于体育摄影、录像我是一个地道的外行。由于欣赏门球比赛实况和制作文图形式的比赛复盘需要,看过不少热心网友制作的比赛视频录像资料,因此只能从个人感觉的角度试谈一些与视频录像有关的看法和想法,愿与各位球友、网友共商。 一、对现场摄录人员的要求: 热爱门球运动,懂得门球理论,祥知定向定位,熟练门球术语,抓好瞬息万变,展现赛场全貌。 详解如下: 1、热爱门球运动 —— 坚持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 2、懂得门球理论 —— 门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常用战术套路;攻与防、得分与得势、轮次、大小、前后、强弱……等的相互转换关系;常用技法、特点、作用;技术与战术的关系;团队意识等。 3、祥知定向定位 —— 300平米范围内主要(重点)区、位、点的确定及名称;判定球路、球位的坐标(参照)点、方向、距离、名称。 4、熟练门球术语 —— 熟知各项技术操作和战术运作的名称;能够用精炼准确的语言迅速报出每一杆技术操作、每一个球的移动、碰撞、静止的详实具体情况。 5、抓好瞬息万变和展现赛场全貌,不必详述。 二、观看视频录像者的要求(希望): 审视全场态势,了解教练指挥,细看球员操作,观察球路变化,欣赏裁判风采,关注最终结果。 外行和半外行的要求只是单纯的“看热闹、知胜负”。做为门球爱好者,更重要的是“看门道、受启发、悟内涵、得提高”。 三、怎样搞好门球比赛的视频录像 要想完整、准确、细腻地以视频录像形式“重现”门球比赛的实况,就必须使用体育摄影(录像)的专用器材,微(小)型的个人(家用)录像机是不能胜此重任的。 用视频录像报道(还原、重现、动态复盘)门球比赛,至少需要三组镜头灵活切换才行:即鸟瞰全局组,随球移动组,局部特写组。且每一组的实时影像都不是一部摄像机可以独立完成的。 1、鸟瞰全局组 —— 既要有一组空中俯视(尽管看不清球号)固定不变的全场镜头,又要有局部运作过程的具体呈现,特别是围绕二、三门周围的各项技战术操作和变化情况更应详实真切。 2、随球移动组 —— 由于每一个球的移动范围都是全场性的,故应视情在相关位置预设3--4部摄像机灵活转换、及时衔接。 3、局部特写组 —— 一场门球比赛主要涉及到四类人员,即:裁判员、教练员、击球员、观众。这些人的举止、语言、表情、手势等等……都将随着比赛的进程出现不同的起伏和变化,这也是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依据比赛的规格、影响、重要性等实时准确地凸显出来。 门球比赛的视频录像工作量大,且要求必须细致、详实、准确。对录制材料的编辑和后期制作要求更高,必须由精通门球运动的内行人来完成。特别是解说(配音)词要精练、准确、干脆、到位、富于激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录制好一场门球比赛不亚于拍摄一部电影,有些地方比拍电影可能更复杂、更艰巨、要求更高。 门球比赛视频录像要逐步走向专业人员、专业器材、专业技能、专业制作的专业化道路,这对普及门球知识,提升门球档次,扩大门球影响,拓展门球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四、对门球比赛视频录像的要求: 总的要求是:要能给观看者一种“如临现场”的真实、直观、动态、亲切感。 一是要有全局性 —— 赛场上整体双方态势;主动与被动方的局面;各号球的具体位置、预计动向、预估效果……等等要让内行人有一种“入情入境”、“动态连贯”的整体感。 二是要有局部性 —— 每一杆球的具体操作全过程,包括起始点、击球姿势、特定打法、运行路线、中途碰撞移动情况、最终落点以及对全局的影响、作用等等, 这是观看者最为关注的。 三是要有特写性 —— 包括与比赛过程密切相关的裁判员、教练员、击球员、队友、场外观众的实时动作、表情……等等,特别是比赛的关键、重要杆,明星高手的一击一闪、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更应详实具体、真切细腻。这些都是组成和烘托赛场气氛的关键因素。 五、门球比赛视频录像的“多”与“兼”: ★“多” —— 参赛人数多、红白球号多、球体移动多、技术操作多、人员表情多、局势变化多、相互关联多、突发情况多。 ★“兼” —— 既要看全局,又要看局部;既要看人,又要看球;既要看动作,又要看表情;既要看裁判风采,又要看球员反映;既要看教练,又要看球员;既要看球员,又要看队友;既要看场上队员,又要看场外观众。 六、对摄录人员的要求: 要求摄录人员应当而且必须掌握绘制门球战术图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平时发到网上的视频录像资料, 都无法依此制作书面(文图形式的)比赛复盘?就是因为这些视频录像所反应、呈现出的赛场情况不系统、不完整、不全面、不连贯、不清晰、不准确。每一杆、每一球的运作过程 —— 起始点,动作姿势、特点,移动路线,与之擦肩而过的球门、球的距离,途中碰撞后的移动,最终落点情况……等等必须交待清楚的很多关键细节,要么有头无尾,要么有尾无头,要么模糊虚幻。再就是大部分的场上球看不清球号,只见一个小黑点儿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地断续移动,加之比赛现场人声嘈杂,听不清解说词,就是让那些能够绘制门球战术图的现场参与者依据自己所录制的视屏资料去绘制比赛复盘恐怕也很难!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 各号球进场后的具体落点,是决定尔后行动的关键这一重要环节,大都只是说:“某号球进场了”或“某号球成功进一门”; 尤其是在跑道有接应球的前提下,只说:“某号球劲头儿大(小)了点儿”而不交代具体落点这种大概其的介绍(描述)方法,就无法充分体现球员的基本功和战术特点。 ●“②球冲击二门未果,碰撞右门柱,落位门前外侧距21约0.5米”这句话,若只说“②球冲击二门未过,停在了门前”就显得既不清晰也不准确,更无法在战术图上标示。 ●“④球撞击⑥球,暂时闪送到四角隐蔽”这种笼而统之的交待就很不正规。因为四角区是从三中半——四角——4/3腰并向场内延伸(扩展)约2米左右的一个特定区域,任何一个球,若最终落点距离边角30厘米以上,谈何隐蔽自保或蓄势待机? 要求摄录人员应当而且必须掌握绘制门球战术图的基本技能,才能设身处地地想到制作复盘的需要和特殊要求,从而也就满足了观看视频录像者的需要。 七、摄录人员应当具备体育摄影录像的相关知识、技能,并有专用设备 学习门球基础理论,研究探讨门球技战术,欣赏门球比赛实况,都离不开门球战术图。 以文图形式制作的门球战术图,是门球比赛的静态复盘。当前主要有多幅连贯并附说明、点评……的黑白和彩色战术图。其基础(原始)素材的采制主要有两种形式:现场笔录(即速记)和现场录音。由于赛场情况瞬息万变,笔录难度较大;现场录音则需“跟球走”,但比较及时、清晰、准确。 视频录像应当成为门球比赛的动态复盘。当前的视频录像由于人员非专业、器材档次低(多用个人(家用)微(小)型录像机) 、技术不专长,无法做到及时准确细腻地再现赛场实况,只能满足门球爱好者的粗略、大致观看,基本上无法依此制作文图形式的比赛复盘。 文图形式的静态复盘和视频录像的动态复盘,各有优长和不足:前者“成品出炉慢,观者要懂图”,但球位、球路标示准确细腻,有说明和点评,便于学习理解和研究探讨。后者“成品出炉快,直观形象好”,但由于人员、技术、器材等多种因素制约,效果不够理想,不便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探讨。 以上所述,系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只想提出这个问题引起大家重视并与各位共商,还望听听各位的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