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申报赛事报道证所引起的思考 花甲子 自从7月30日发出申报赛事报道员的通知后,网友们十分踊跃,截止8月10日共有125人报名申请,可见积极性很高,值得称赞!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引起了一些思考,觉得不吐不快。 一、有证和无证有什么区别? 有的网友也曾问过,今后没有报道证就不能参与报道赛事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网友报道赛事都是出于对门球的热爱,自愿参与报道,过去如此,今后依然如此。这一点请放心,退一步讲,在人人都是话筒的互联网时代,谁能限制我们自发的报道? 那么,发证起什么作用呢?发证就意味着中国门球网作为网站直接参与了赛事的报道,这是网友自发报道赛事的升华和提高。就是说,拿着报道证参与报道,你代表的就不只是你自己,而是具有十万之众的中国门球网,因而对赛事的报道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 二、赛事报道的高标准体现在哪里? 要系统完整的报道一个赛事,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很好的文字功底;相当的图片拍摄水平;较好的掌握视频拍摄、制作、发布能力;具有特色的现场解说功夫。当然要这几项样样都是尖子、都是能手,很难,但至少能承担起其中一项或几项责任。 应该说,目前我们有许多具备条件的网友,能够胜任大赛的报道任务。但是,不客气地说,在报名的一百多人中,我担心有一些人未必能够很好地完成宣传报道任务,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本身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一些短板还需要补课。 三、如何批准?批准多少? 这件事我们几个人没有在一起商量过,这里说的只是个人意见,如有不当,责任自负。 以需要定审批,是应该遵循的原则。报道员不是待遇,而是赛事的需要,是为了增强宣传报道的水平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因此,赛事需要多少就批准多少。当然,所谓赛事是指全国性或跨省市的大赛,而本省内的大型赛事,如果赛事主办方提出要求,也可以纳入选派报道员的范围。 如此说来将会有一些已经报名的网友没有机会被批准,这一点我想还是要有思想准备,并请与谅解。 四、我们的短板在何处? 我核对了报名的125名网友的资料,看得出有一些虽然级别不低,但是发表的东西不多。俗话说,练笔、练笔,笔是练出来的,如果不能坚持经常发帖子,如何能提高写作水平?当然,这个统计也未必全面,发的帖子或日志仅有数量而没有涉及质量,如果说再把提高质量纳入视线,则我们的学习任务就会更加紧迫。 最后,送一句话与网友们共勉: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