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987|回复: 0

房子没有屋顶的中国第一奇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4 13: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爱门球 于 2016-6-14 13:13 编辑

中国第一奇村:家家户户房子没有屋顶

    2016-6-4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峰岩洞

  在大多数现代人的意识中,山洞是野兽的窝,此乃天经地义。如果有人长期住在山洞里,那他不是野人、逃犯,估计就是脑子进了水了。

  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真的就有人以群居的方式世代以山洞为家。

  2008年,我们曾探访过贵州紫云县的中洞苗寨,洞里面住着人,号称“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当时给予我们极大的震撼:因为环境实在简陋艰苦!

  但是没想到,贵州的这个穴居岩洞部落并非唯一,在云南广南县还有一个,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式村落。

  想来也是心塞,在21世纪的今天,在人们已经在考虑移民月球的可能性的时候,竟然还存有这样一群人,会选择穴居。

  6月4日,我们走访了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南屏镇安王村的峰岩洞。

  从远处望去,峰岩洞洞口呈倒八字形,山洞可遮风挡雨,住在山洞里的人们每天能享受到五个小时左右的自然光线。

  洞口外面有一个破败不堪的篮球场,是原洞内学校的体育设施。

  进得洞来,但见里面房屋错落分布,有土墙房,也有蔑笆墙房。篾笆墙房是较早时期的建筑(最早也叫丫丫房),土墙房大约出现于70多年前(也叫墙房子)。因为风吹雨淋全被洞顶挡住,所有房子均无房顶。

  我们几乎是挨家挨户仔细探寻,发现无论是篾笆墙房还是土墙房,洞内房屋多为两层,底层有大厅、厨房和卧室;顶层一部分作仓库用,余者用作阳台、年轻人的起居室、卧室或妇女们的晒衣场。洞内也有少部分房屋为三层,下面两层用于居住,顶层一般用来堆晒粮食。

  这户人家貌似还设了地下室

  此外,与外面的村落一样,洞内牛马有圈、猪鸡有窝,人有厕所。

  人已去,灶台仍在。

  有烟囱的灶台

  盛水的石缸

  这太石磨竟然还能转动

  人搬走了,棺材却留在原地。足见老洞民对此地恋恋不舍。

  同行中有人说,这棺材里面不是空的。

  简易的木板房

  土墙房都是新盖的

  这柱子怎么看着这么悬呢

  洞民用来糊墙的报纸。要仔细看哦,内容挺有意思的。

  看得出来,这家主人十分喜爱“还珠格格”。

  洞内最深处端坐着它,有人称其为“变形金刚”。

  除了房屋建筑,峰岩洞内左侧是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峰,形如丛林;

  洞顶乳石倒悬,藤蔓缠绕;

  洞中部有一白色钟乳石巨柱,顶天立地,甚是伟岸,以至于皇帝站在它的下面简直难以分辨。

  据考证,峰岩洞村的始祖姓李,清朝末期为躲避战乱从江西迁徙而来,后来又陆续接纳了前来避难或寻找生计的周、徐、唐、任、何五姓。

  300年来,洞里的人们过着藏在深穴无人知的隐居生活,繁衍了九代,最多时洞内共有60余户、300余口人,全部生活在总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洞中。

  早期的洞民自行发明了一套管理体制:洞内各姓人家均设有族长,再由全体洞民选出大族长(后由村长取代),总管洞内公共事务。洞内同宗者称为“家门”,其他姻亲互称“亲戚”,规定同姓男女不可通婚。

  因为居住条件太差,1999年7月,云南省政府决定为峰岩洞村每户拨款1万元,帮助他们搬出山洞,结束了长达300年的洞穴生活。

  2001年,峰岩洞村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居住时间最长的穴居村落入选吉尼斯纪录。

  参观过后,我们走进一户曾经的洞民家做采访。

  男主人名叫李朝仁,今年63岁,于2001年搬出峰岩洞,在洞外距离洞口数百米处建了这座新房。

  我们问老李,是否愿意再搬进洞内居住。

  老李回答说,如果里面的居住条件令人满意,他愿意搬回去。

  这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到处都有:有人喜欢高楼大厦、有人热衷独院别墅,也有人喜欢当穴居洞民。

  2016年初,广南县投入保护资金及人力物力,开始对峰岩洞自然村遗址进行局部保护性修葺。目前,维修人员对洞中遗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物的修复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

  也许,老李的愿望真的能实现呢。
   (转自扬子晚报网 来源:搜狐旅游 发布于:2016-06-12 09:30:58)


1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4 0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