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6-3-6 20:49 编辑
2015规则明确规定:“有效撞击中柱后的球可重新进一门继续比赛,得分累计。”
说明:
重新进一门时,须将自球放置在开球区左侧端线上开球。
个球满分不死,可重进一门继续参加比赛,其目的是让每个球在整场比赛中自始至终都充满活力,让每个队的主力队员,充分发挥他的核心作用,这是推动我国门球运动向着竞技的方向发展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现在规定撞柱后要加以遏制,限制它的威力,不让它再充分发挥作用,这是不是要对这一深度的改革逐步往回收,我有些担心。我想之所以这样做,其出发点可能是为了缓解一边倒,如果是这样,我表示理解。
顺便要在这里谈谈一边倒的问题。 “一边倒”不是门球(即槌球)这一运动独有的现象,其它很多体育运动也都有。不过,其它的体育运动,在比赛中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力量悬殊造成的,并且不像门球运动这么突出。原因是什么?是双杆还是高分球,不能说没关系,但根源不是他们,根源是这一运动自身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因素,即“琪类性”。日式槌球的打法是琪类型的打法,说白了,就是双方教练用各自掌握的五颗“智能棋子”在下棋。既然有了琪类性,它就必然要有棋类的特点,那就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现在,我们不是常讲嘛,“门球比赛,输赢就是一杆子”,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个意思。治病要治根,不能光指标,光治标,解决补了根本问题。人们看到的是双杆导致一边倒,有人说高分球更厉害,其实不仅如此。一个高水平的擦求就可以置对方于死地,一次远距离的冲打也可已置对方于死地,一个轻柔的粘球拿到王牌球照样置对方于死地,所有这些都遏制?那,这个本来没有看头运动就更没看头了。 当然,规则已经颁布就必须执行,为此,我提醒我们的队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再进一门放球必须压在开球区左端线线带的外沿,否则犯规;
二、苦练两种技术:一是从左端线斜进门,成功率要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而且轻重自如,二是接力球位置要恰到好处;
三、终场前再进一门,要看情况,如果没有攻二三门的必要,不考虑是否出界,以进门为原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