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查看: 890|回复: 2

古人如何迎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4 2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爱门球 于 2016-2-4 20:22 编辑

      进入腊月,天气日渐冷到了极致。冰天雪地中,春天正悄无声息地酝酿登场。忙碌的现代人,对季节的轮换已经失去了惊喜的能力。相比之下,古人对时令的变化就要敏感的多。寒冷萧瑟的季节终于过去,迎面而来的温暖明媚让人欣喜不已。人们便用各种活动,隆重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举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古时立春要祭祀主管农事的句芒神。祭祀,是古时迎春活动的重头戏。在周代,立春前三日,天子便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以外的郊区(句芒神住在东方)拜祭句芒神,行布德施惠之令。祭祀回来后,要赏赐群臣。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宋代《梦粱录》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那时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这种立春时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
      在宋代还盛行“春帖子”迎春,“春帖子”是一种在立春日,帖在宫中门帐上的写有诗句的帖子。宋释惠洪撰《冷斋夜话》记载说:“欧公、王禹玉俱在翰苑。立春日,当进诗帖子……”迎春贴上的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
      到明清两代时,是立春文化的盛行时期,“服饰”与“打牛”是很重要的习俗之一。明清时京兆尹和各府衙官员,都必须将官服穿戴整齐,去郊外“春场”迎春。“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正午时,吏民击鼓,由官员拿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随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放入牲圈,象征槽头兴旺。
    宫廷的迎春活动排场大气,民间的迎春活动也丰富多彩。“咬春”是民间主要迎春活动之一。“咬”其实就是吃的意思,在立春日吃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咬春”了。
      年味已淡,春意渐浓。我们不如慢下匆匆的脚步,仿效古人,用心迎接春天的来临。给自己一份闲适的心情,感受季节轮回的精彩和美妙!
(编辑:孙冰钦)

     (转自中国老年报)


点评

谢谢我爱门球老师的报导!  发表于 2016-3-17 17:31
发表于 2016-2-11 06: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8-19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