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宋代出现了“包子”之名,与“馒头”之称一直并行不衰。
宋朝包子的种类很多,按馅分有肉包子也有素包子。素包子在宋朝是一个大门类,因为佛教在宋朝已经深入各个阶层,社会流行吃素,老年苏东坡、中年黃庭坚都在吃素队伍里摇旗呐喊,所以素包子很受欢迎。当然,宋朝人不管素包子叫素包子,而是叫“酸馅馒头”,简称“酸馅儿”。酸馅儿本来特指雪里蕻包子,由于雪里蕻包子卖得特别多,所以大伙就称素包子为“酸馅儿馒头”,如豆沙包子、芥菜包子都被宋人归类到酸馅儿里去。
作为宋朝数一数二的大奸臣,蔡京在百姓中的名声可谓是臭名远扬。有一天,开封城内一位卖酸馅儿的忽然冒出了一个新式叫卖声音:“卖一包菜、一包菜喽!”也不知道蔡京怎么得罪这位卖酸馅儿的了,反正,卖酸馅儿的因为恨萘京,就把蔡京当“菜包”卖了。从此,“一包菜”“菜包”就成了蔡京的专有称谓,渐渐地,菜包子代替了酸馅儿,成了素包子丶豆馅包子的统称。(摘自12月7日《泉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