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1780|回复: 8

球赛中队员要服从教练指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0 1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5-10-20 18:06 编辑

            球赛中队员要服从教练指挥

          门球是一项团体运动,比赛中教练根据场上情况及时调整并实施战术,击球员要服从教练指挥,全神贯注打好每一杆球,出色完成教练交给的击球任务,不要有其他想法,不要对教练的指挥有质疑,只有服从,并认真执行,只有这样全队才能取得好成绩。
      可是比赛中,有些队员总爱有自己的想法,对教练的指挥怀疑、不满,还会小声议论,甚至越俎代庖,发布指挥口令,这些现象会使球员在击球时不专心,容易造成失误,达不到教练要求。比赛中有时一杆失误就会注定败局。历史早已证明“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教练是球队的核心,其临场指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球队比赛的胜负。门球是一项战术性非常强的运动,教练员作为临场指挥员,每次下达的指令,都有其战术目的。队员有时候能够不谋而合,心领神会。但有时候也可能思路不同,不甚了然。比赛中,教练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随机进行战术调整,无暇和队员及时进行战术沟通,更不愿把战术意图泄露给对方,予人以可乘之机。这时候,队员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而且,还要不受情绪影响,一如既往打好每杆球。这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必备的思想素质。既不能自以为是,发生争执,更不能好大喜功,自作主张,以至动摇军心,打乱整体部署。
     运动员要树立正确的比赛观,门球比赛,是以团队为单位参加的竞技比赛。门球队员参加比赛,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团队行为。队员在比赛中击出的每一杆球,不仅影响着参赛队员的情绪,也关系到比赛的胜负。打一杆好球,能鼓舞本队的士气,增强取胜的信心。一杆球失误,会使队员的情绪一落千丈,优势尽失,被动挨打。比赛中,一杆球能改变场上的形势和力量的对比。因此,打好每一杆球,是对队员的基本要求。每一个上场队员都要对自己负责,对本队负责,对教练负责。球队要靠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精神去战胜对方,而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各打各的,即使个人技术水平再高,也打不赢球。珍惜每一次机会,珍惜每一杆球,让每一次机会都得到分的利用,让每一杆球都发挥出它的作用,是每一个队员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点评

说得正确,赞同支持!  发表于 2015-10-20 17:53
发表于 2015-10-20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正确,赞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0 18: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赞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8: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兰 发表于 2015-10-20 17:54
说得正确,赞同支持!

谢谢老友的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8: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 发表于 2015-10-20 18:11
说得好,赞同支持!

谢谢老友的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0 18: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由于不服从教练输球和吵架的案例俄比比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8: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牛魔王1996 发表于 2015-10-20 18:14
确实,由于不服从教练输球和吵架的案例俄比比皆是。

谢谢老友的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8: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 挥 集 体 智 慧    允 许“ 多 头 指 挥 ”
                                                       (赵玉书老师好贴)
                    “多头指挥”在门球界历来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在门球赛场上,除临场指挥员发号施令外,有些队员随意插话,参与指挥。严重时形成你一言、我一语,意见相左,分歧争执,影响比赛顺利进行,造成因“多头”而“无头”,使击球员心烦意燥,无所适从。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个人认为:所谓“多头指挥”,也不能一锤定音,一概而论,一律反对,一枪毙命。而应当结合门球运动的性质、特点,做些具体分析。
        第一、出现“多头指挥”的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门球赛场上出现“多头指挥”,原因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千差万别,难以尽述。例如:
            1、求胜心切,在乎输赢。参加比赛谁都想赢。有些同志出于各种心理又特别在乎输赢,狠不得始终主动在握,一鼓作气,一锤定音。一旦出现他认为对赢球有直接影响的指令、操作,都会引起他的强烈反应,便立即用言语或行动千方百计予以制止、纠正。
            2、关心集体,主动协同。门球比赛是团队与团队的较量。球队成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环环相扣,密切关联。谁都想为集体争光、为团队添彩。特别是一些中老年同志,传统教育的集体观念根深蒂固。比赛中一旦出现他们认为关乎名次、影响成绩的危险信号,便“该出手时就出手”。
            3、出于好心,助人为乐。“一根球棒走天涯,天下门球人是一家”,门球人的心地善良,感情淳朴是毋庸质疑的。这种原生态的真挚憨厚也充分体现在赛场上的互相帮助,密切协同。我相信:绝大多数一句半句、三言两语性的所谓“多头指挥”,都是出于好心,助人为乐。
            4、不同见解,率直表达。很多老队员,特别是那些南征北战、屡建战功的主力、高手,都具有很坚实很强烈的门球战术意识,可以说个个都是过硬的指挥员。他们对赛场整体态势、发展变化、如何应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与临场指挥员战术思想趋同时,恰似如鱼得水。一旦发现指挥纰漏,往往心急如焚,按奈不住,脱口而出,率直表达。
            5、指挥成“癖”,技痒难耐。不能不承认,确有少数球友“战术意识超前”,而且自视高明,技痒难耐。无论平时打着玩儿,还是正式比赛,他总要在一旁评头品足、指点江山。众人难封其口,自己不说就觉得难受。已成指挥上“瘾”,养成指挥成“癖”!
        第二、“多头指挥”利弊析
             适时、适当,合情、合理,真知酌见,恰到好处的“多头指挥”有如下好处:
             1、适时提醒,防患未然。紧张激烈的赛场,迫使人们集中精力,关注专一,从而忽视甚至忘记某些关乎全局的细微末节。无论平时还是在大型比赛中,经常发生对方先手球尚未进场,有的指挥员命令己方球到一门后接应。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句提醒:“某号没进门!”,就能及时制止把队友送入虎口,防患于未然。
             2、补充完善,维系整体。有时教练员的指令过于原则笼统或含混不清,击球员身旁的队友在不违背战术意图的原则下,适时补充一两句,更能帮助击球员全面理解,准确贯彻,维系整体运作的连续性,使之前后衔接,环环紧扣。
             3、修正错误,杜绝纰漏。有时临场指挥距离在杆队员较远,对于摆在击球员面前的球阵及所应选择的操作步骤、方法看的不是很清楚,往往所发指令与因势应变稍有出入。击球员或队友依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就能弥补指令中的缺欠和纰漏。
             4、帮忙提示,画龙点睛。由于赛场声音噪杂,有时击球员听不清教练员的指令。队友间理应帮忙提示,传递信息,抓住重点,重复强调,拾遗补缺,密切协同。
             5、夸奖表彰,鼓舞斗志。当队友打出一杆好球时,除教练员称赞外,其他队员用语言或手势予以夸奖表彰,能更好地鼓舞斗志,以利再战。
             6、安慰劝说,稳定情绪。比赛过程中偶然出现失误,在杆队员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后悔和沮丧。这时,队友的一句安慰劝说都能起到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的作用。
       当然,不恰当的“多头指挥”,也会对比赛产生不利影响:
             1、挑战教练权威,动摇指挥决心。门球比赛虽是两个团队间的搏弈,但每支球队都应以一人指挥为主,统揽全局,统一调度。如若教练员每发出一道指令,总有人参与其中,指东道西,发表不同意见,将严重动摇指挥决心,违背总体战略意图,使球队失去中心,偏离航道,各行其是,导致残败。
             2、分散球员精力,极易引发失误。比赛中的一击一闪,都有严格的时限。如果教练员、击球员的战术意识趋同,操作起来会如鱼得水,自然流畅。你一言,我一语,甲说向东,乙说往西,不仅占用比赛时间,也严重干扰击球员的思路,使其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在精力分散,心烦意躁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技战术失误,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当场意见相左,产生矛盾分歧。多人参与指挥,见解易生分歧,倘若固执己见,定会产生矛盾。到了这步田地,球也就没法打了。正如有些球队,能人成堆,个个过硬,可一到赛场上确总吃败仗。大家评论说:“他们不是输在技战术上,而是输在内部团结上!”。
       第三、发挥集体智慧,允许“多头指挥”
              在可预见的未来,门球运动毕竟是一项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更多强调的应是广泛参与,寻求快乐,促进健康。很难想象:一项动手动脚,愉悦身心,具有广泛社交性的集体活动,确要束手束脚,不能开口,没有话语权,硬是把一个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门球爱好者变成呆头呆脑的“机器人”,当成不会说话的“哑巴”!这样做未免有些太过分,太不通情达理,太缺乏人性化的味道了!
           按照2011年新《规则》的规定,参赛的每一支球队,实际上是由“一个喇叭,五个哑巴”(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组成。无论遇到任何特殊、紧急情况,击球员都无权介入,否则以“妨碍比赛”判罚。比如:1号队员在二角撞击到⑤号球,教练员指令把⑤号球送往四角接应③号球。在四角附近待命的3号队员本应用手指一下,向1号队员示意送球的具体位置,并说一声:“这!”。就是3号队员这一个指头一伸,或者说了一声“这”,按照《规则》精神,就有可能被判“多头指挥”——妨碍比赛!若是本队属于“妨碍比赛”的第2次判罚,完全有可能导致形势逆转,前功尽弃,彻底败北的结局。
           应当看到,“多头指挥”所带来的干扰、影响和挑战,其目标指向是自己的球队,与对手毫无关系。真正训练有素的球队,有的只是战术趋同,目标专一,密切协同,默契互补,从来听不到七嘴八舌的支招和各执己见的争吵。经常出现“多头指挥”的球队,只能说明他们的基础训练不到家,战术意识不趣同;要么就是指挥员水平不高,队员当中确有强、犟之人。
           门球比赛是一个集体对另一个集体的对抗,归根结底是比技术、比战术、比心态、比对场地的熟悉和球队的风格、风气、风度等整体素质。所有这一切关乎胜负的因素,恰恰都深深蕴含于这个集体之中。国际规则历来不约束场上队员的适度参与和互补交流,我国2011年以前的《规则》也没有提出“一个喇叭、五个哑巴”的苛刻要求。近年来,在门球赛场上之所以出现所谓“多头指挥”,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反映了门球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战术意识的增强。也说明我们的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急待提高。还是那句话:干扰也好,影响也好,挑战也罢,都是指向自己,乱在球队内部。只要不是有意干扰阻挠对方,就不应当严格限制、加重处罚。
           人类社会实践证明:在适当的环境下,群体在智力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通常比群体中最有智慧的人还要聪明的多。即使群体中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见多识广或富有理性,他们仍能做出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决定。我国门球运动的历史也证明:所谓的“多头指挥”,并非都是不同见解的碰撞纷争,绝大多数属于战术意识趣同情况下的重复强调、补充完善、少许修正和相互交流。在较高规格、较高水准的正式大赛中,极少有因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而影响比赛,招致失败的。
           “一个喇叭、五个哑巴”的提法值得商榷。要发挥集体智慧,允许“多头指挥”,让“一个喇叭”做主音箱,“五个哑巴”变成不同音域特色的辅音箱,相携互补,各展所长,齐心协力奏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从而还康乐门球一个——众人参与,欢声笑语,风趣幽默,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还竞技门球一个——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呐喊助威,激情亢奋的战场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3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