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志在千里 于 2015-11-16 11:26 编辑
1966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国务会议,把建设我国标准时间授时台的计划正式确定下来,隨之面的第一大问题便是选址。
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抽调了通信丶计量、天文丶地理、数学等领域的百余位科技人员着手确定我国的时间基点。科研人员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核算出了数万组数据,终于在1970年正式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频率授时服务功能系统。按照国际惯例,各国的标准时间一般都以本国首都所处的时区来确定。
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而我国东西相跨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波授“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
蒲城地处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公里,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自然灾难被毁坏的系统极小;由于其重要性,建立在内陆地区比较安全。
1970年12月15日,国家授时中心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在半径达300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后耳熟能详的“嘀嘀嘀”的报时声和“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点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