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Shenzhen),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 深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 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年平均气温为22.3℃。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是中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毗邻香港,是华南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隔深圳湾、深圳河与香港相望;北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有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因为毗邻香港,深圳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从中国南海之滨的小镇,到世界级都会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
【历史沿革】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西汉设郡前属越地、南粤地(南越地)。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夏、商,周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自秦帝国,即为广东地。秦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秦国人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郡治广州)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后为南越国地。大汉帝国、东汉属于交州(管辖广东、广西、越南大部)南海郡。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宋朝时期:深圳在宋朝时期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属于广州香山县。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清代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成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城市大事记】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2月24日至26日,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2月1日,新中国第二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视察深圳,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特区姓“社”不姓“资”。
2011年8月12日,深圳举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之后的又一大盛事。 【行政区划】
深圳市共设6个市辖行政区,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和4个功能区,即光明新区(隶属宝安行政区)、龙华新区(隶属宝安行政区)、坪山新区(隶属龙岗行政区)、大鹏新区(隶属龙岗行政区)。下辖51个街道、622个社区。2010年7月1日深圳区域一体化。
福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中心区:市民中心-会展中心-中心城-购物公园一带
罗湖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深圳市开发较早的商业中心区。 中心区:蔡屋围一带
南山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 中心区:后海一带
盐田区:盐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
宝安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北部。 中心区:宝安中心-宝安体育馆一带
龙岗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 中心区:区政府一带
光明新区:光明新区成立于2007年5月31日,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地处深圳西部。
坪山新区: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以大工业区为中心的东部片区统筹发展,促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将原深圳市大工业区和原龙岗区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为坪山新区。
大鹏新区:2011年10月2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媒体通报,深圳近期将启动在宝安和龙岗新增两个功能新区,暂定为“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
龙华新区:成立于2011年12月30日,地处深圳市中北部。 深圳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四季气候宜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年平均气温为22.3℃。 非常适合门球人户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