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莫斯科红场,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喀秋莎>的旋律中出场。当中国军人用俄语高唱<喀秋莎>穿越红场时,旁边的52个受阅方队报以热烈的掌声,围观的俄罗斯群众齐声喝彩。 那么喀秋莎是谁呢?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强大的宣传机器开始启动,有关部门把"喀秋莎"这一俄罗斯女孩里常用的名字,升华为一个深爱着前线战士的女孩,她执着地等待着那位心上人的来信,同时"喀秋莎"还代表着苏联母亲般的国土,呼唤着男儿们去呵护。苏联歌坛专家认为,歌曲<喀秋莎>里面有忧郁,而无哀伤,给人更多的是信心、希望和力量,这些亮丽的情感之光穿透时空,化作少女的骄傲,因为她爰慕的人,是一位"远方边疆的战士"。
围绕着"喀秋莎"这个名字,苏联的国家宣传机器做了许多努力,比如卫国战争时期还广泛流传着这么一个关于女孩"喀秋莎"的故事:喀秋莎曾在德国人的司令部工作,给苏联红军传递秘密情报。1941年,在身份暴露后,德国人将她和她的160多个同乡一起带到卡斯普良斯克湖边枪口毙,临刑前,姑娘高声唱起了歌曲<喀秋莎>,直到生命的最后。
(摘自5月14日<老年文摘>12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