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381|回复: 8

推广门球技术(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9 07: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圣门岭峻 于 2015-4-19 16:35 编辑

【编者按】圣地延安的各位球友,你们好!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门球,认识门球,掌握门球技术和战术,我将河北赵玉书老师编著的《老张、老李侃门球》一书连续登载(每日一载)在延安门球网上,希望大家能够学习。赵老师《老张、老李侃门球》一书通过两位老球友无拘无束地随意畅谈,对门球的基本理念、丰富内涵、技术战术作了深刻的探讨,形式新颖,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是我们学习门球的绝好教材。
                                                              
                                                            ——圣门岭峻
                                                            2015年4月17日
                                   《老张、老李门球
                            第三篇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
                                                   (之二  练,要肯吃苦)
       老李:老张,按照你上回说的《练球五步法》,我想到球场去练球,可没有地方呀!附近就这三、四块场地,天天人满为患。你说人家那儿打的好好儿的,咱总不能去给人家捣乱吧!
    老张:老李呀,你还是没动脑子。俗话说:窍门对你笑,看你找不找。只要你开动脑筋想办法,人多照样能练球儿!今天我想给你说的——练,要肯吃苦,就涉及到这个问题。
    老李:为了练好球,吃点苦受点累,那没说的。谁让咱喜欢上了这玩艺儿呢!我发现凡是下功夫练球、平时打的比较好的很少有“小白脸儿”,一个个都晒的黑不溜鳅,跟包公似的!
    老张:你说的有一定道理,看来你还挺注意观察。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将来都建成人造草坪带棚的,甚至室内球场,风吹不着,雨打不到,太阳也晒不着,那就不会都象我们这些人,一个个的黑包公啦!
    练,要肯吃苦,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你想学会并精通任何一项技能,不下一番苦功夫,不刻苦练习,不亲自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想轻易到手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练球要肯吃苦包括好几个方面:首先说,练球是一个单调重复,枯燥乏味的活儿。一个动作,一种打法往往要反反复复地练习体会。每天都可能要练上几十遍、几百遍、甚至更多。需要你不停地来回走动,反复猫腰、击打、送球、拣球、摆球,要说不腰酸腿疼那才怪呢!这只是属于肢体活动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妨也称它为“体力劳动”吧!
    老李:不错,胳膊腿儿一齐动,确实是一种“体力劳动”!
    老张:第二,练球的时候你的脑袋瓜子也不能闲着。上回我说的《五步练球法》,哪一步都离不开动脑子。只有在动胳膊动腿的同时,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击出的每一杆球、每一个细小动作都能周密设想、仔细观察、分析判断、对照比较、反复琢磨、用心品味、归纳总结……,才可以说你是全身心地投入了。你想想,这动脑子是件轻巧活儿吗!?
现在我们有些老同志,就是不愿意动脑子。张口就是什么:“费那脑子干吗?随便玩儿玩儿算啦!”。当然,这话说的也对。但我总是想:既然我们已经喜欢上了门球,也离不开门球,就算是纯康乐吧,也应该要求、追求一个——“康的有韵味儿,乐得高层次”呀!不能把打门球只看做是一种单纯的动动胳膊腿儿的室外活动。上回我说过,门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我们还应当把门球做为一种文化。通过认真学,刻苦练,细心打,积极参与,细心品味,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努力拥有,尽情享受。
    老李:老张你这点说的对,门球就是一种大众文化。你看现在好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各种文艺演出团体,出版业,最近连广播、电视、互联网都要搞什么联盟,要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要做大做强。
    老张:老李呀,练球还得要吃得下另一份苦,这个苦只有练球的人自己心里清楚。咱不说遇上天气不好,象三九天穿着羽绒服戴着手套,夏季大热天一动一身汗,这些都不在话下。就象你开头说的:没有场地,没地方练,怎么办?这种情况经常遇到,哪有专门用来练球的场地呀?!这个时候就要动脑子,想办法,找窍门儿。我把它叫做——“忍辱负重,见缝插针”。一是充分利用场地边角。你说人家在场上高高兴兴、有说有笑,正打的起劲儿,咱能不管不顾、目中无人拿着球到场地中间去练球吗?但场地少人多,你也不能总坐在旁边看呀!总得想个办法练呀。那就只有在不影响别人打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场地的边角,练送位,练轻粘,练压线,练闪带,练就近造双杆,练习打顺边的蛇形球……,可以练的项目多了,你可以灵活掌握。当然了,看到你见缝插针地认真苦练,绝大多数球友嘴上不说,心里都是佩服的。但也有个别人会投以冷眼甚至风言风语说上几句,什么“要参加市代表队啦!”、“想出国呀!”。尽管绝大多数的话是属于开玩笑,但你得听着呀。一句不顺耳,你一气之下拿起杆就走,那不就完了吗!
    老李:是啊,有时候你在四角练,一会儿人家的球过来了,你得赶紧挪地方,慢了人家有意见。要不就赶紧收起你的球靠边儿站一会儿,等人家的球走了再接着练。老张啊,你说老是这么“打游击”也不是办法呀!
    老张:这需要有一种精神:抗得住单调重复,忍得了枯燥乏味,不听你风言风语,不理他冷眼斜视,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反正我就认准一个字——练!
    老李:老张呀,为了练球,咱不能跟大伙儿错开时间吗?等场上人少的时候再练。
    老张:对!这就是我下边要跟你说的。你看现在有的大城市为了减少、缓和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壅堵状况,采取错时上下班的办法。记得我刚开始学打门球的时候,看到别人打的好,自己羡慕,也想好好练。那个时候门球场地更少,要想打上一场球得等半天才行。哪有咱们新手练球的地方?跟人家一块打吧,自己心里没底,怕打不好落埋怨。在说你一个新手谁也不愿意要你呀!练,不能,看着又眼谗又着急,怎么办?于是我想到了“见缝插针,避开高峰”。大概有将近两年多的时间,我灵活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一般每天上午8点多到10点多,下午2点半到4点多球场上人最多。咱主动让路,如果没什么事儿,我就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学:一是看技术——仔细观察、揣摩人家怎么站位,怎么瞄准,怎么撤杆儿,怎么挥杆儿……,打的好,好在哪儿?技术高,高在哪儿?有看不清、看不懂的地方,等人家休息的时候可以去问、去请教。二是看战术——看人家怎么调兵遣将,怎么布球结组,怎么控势得分,怎么挽回败局……。如果家里有事,就回去办事,什么买个菜呀,来个客人什么的都误不了。等到你们都走了,要回去办事了,回家吃饭了;好!这回轮到我了。大约11点左右我准时到场。许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独占一个场地,我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啦!比如练习擦边奔袭,我在三门前沿四线摆上9个球,前边放1个靶球,从不同角度擦向二门。等9个球都打完了再逐个看、逐个分析。练闪带球也是一样,靠边线放上一个球,有时是放上一个装饮料的空易拉罐儿或放块砖头当目标,再按自己的设想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用10个球逐一瞄准闪带。说实在的,这样练真开心、真痛快、真过瘾!你说,象这样练上一、两个小时,比你随大流打着玩儿一整天的收获不大吗?就这样,等到中午1点半不到两点,别人陆续都来了,我也就收杆撤兵了。
    老李:哇!——老张,你可真不简单!你这股劲头儿真值得我好好学习。但你说的错开时间练,春秋冬季都问题不大。夏天,大中午的多热呀!可别把身子累坏了!
    老张:夏天我是抓两头儿,一早一晚儿。早上4点钟我就去,等6点来钟我就收。傍晚从6点钟一直练到8点多,什么时候天黑看不清球了,我才收杆。要说辛苦一点儿、累一点儿这是实话。可经过两年多的苦练,自己也觉着技术确实有明显提高,很快我就成了球队的主力队员,还被吸收进了咱们单位的联队。
    老李:我看你这叫——场上人满为患,我在一旁观看;别人收杆回家,我再进场苦练!
    老张:对!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客观形势逼出来的。为了练好门球,你就是得要“有得有失,有苦能吃;一门心思,如醉如痴”!

发表于 2015-4-19 08: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朋友的帖子,真感动。我们有球场下的功夫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0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1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10: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办法,赞一个。祝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11: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西-月亮 于 2015-4-19 11:41 编辑

    谢谢老师报道! 114000msikry1ayrrwxki4.jpg           1236329450613_000.gif           image.jpg.thumb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12: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闪半利刀 于 2015-4-19 12:47 编辑

     《圣门岭峻》老师的推广门球技术(一)、(二)、(三)很好,以二人对话的形式《老张、老李侃门球》,生动、清晰、易学、易懂。受益匪浅,谢盼继续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18: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报道,要吃下苦,会用脑子去练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1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打好门球,就是一个办法,“苦练”,谢谢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26 2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