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季姐 于 2015-4-8 20:36 编辑
迈向草根共同体开创门球新未来 深圳候鸟 张立武 深圳候鸟门球俱乐部是我国率先成立的民间门球组织,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门球俱乐部。十年前,俱乐部把全国各地的门球爱好者引向了草根运动的共同体,十年后,候鸟球员在俱乐部的引导下,开创了门球运动的新未来。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候鸟步步高。做为深圳候鸟的成员,虽然是一名插班生,也深深地感到,是候鸟门球俱乐部把上千只候鸟,凝聚在深圳这块四季如春的栖身之地,使我们迈向门球运动的共同体。为了庆祝深圳候鸟门球俱乐部成立十周年,俱乐部于三月二十一日,举行了系列活动庆典启动仪式,听了俱乐部主任王攸彦的讲话,我深有感慨。 一、让数据说话 1、深圳候鸟门球俱乐部成立初期,在册会员只有126人,到今年三月已发展到一千三百多人。十年间每年以一百多名的速度递增。 2、从地区上看,成立初期只有毗邻的几个省的球友,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二十三个省区,有的一个省多达几百名。这些来自大江南北的候鸟球友,多数是投奔子女,也有的以旅游的方式秋来春归。 3、从年龄结构上看,在册的会员中,年龄最小的49岁,60岁及以下的不足20名,80岁及以上的103名(俱乐部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其中最大的89岁,七十岁上下的一千多名,成为俱乐部的主力军。 4、寿星的足迹。人称俱乐部寿星的董桂义老先生,再过半年就满90岁了。董桂义,网名:抗美援朝一兵,共产党员,复转军人,七级军残,祖居山东,来自黑龙江。48年参军,50年赴朝,复原后进工厂务工当厂长,文革戴过高帽,战场受过伤。离休后86年开始打门球,当教练,一干就是三十年。2000年来到深圳,是候鸟俱乐部的元老会员。董老可以称为深圳候鸟的“四最”门球人。年龄最大(89岁),球龄最长(29年),打球的时间最多(一年四季从不“请假”),参赛资格最多(老年赛、网友赛、党员赛、老兵赛、残疾人赛),董老的心情我理解,想当年在战场上我是大赢家,现如今在门球场上我也不服输。 二、开创门球新未来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门球传入我国的三十年中,除国家组织的正规比赛外,各地的玩法依旧很传统、很单调。门球运动开展的情况差距不小。有相当一部分门球人感到打球的时间不多,比赛的机会太少。深圳候鸟门球俱乐部成立以来,门球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俱乐部坚持一个让球友们多打球的原则。按照惯例,俱乐部一般不打中冠赛分区赛,也不进行等级赛。这样就使得很多人失去了不少的参赛机会。为了让广大球友们在每年只有六个月(11月——翌年4月)的比赛季节多打球,领导们决策,尽可能增设康乐型比赛项目。如2011年始,开展了“小场地”门球赛,至今已举办四届。2012年从江西铜鼓引进的“三色球”团体赛,至今也举办了四届,后又扩大到“五球三人赛”。再加上每年例行的网友赛、八旬老人门球赛等。这些新玩法,都深受球友们欢迎,用候鸟球员的话叫换换口味、尝尝鲜儿。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深圳候鸟门球邀请赛,已成功举办过七届,现正在准备,在俱乐部成立十周年庆典的2015年12月,举办第八届门球邀请赛。敬请全国的球友们届时光临指导。(待续)
2015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