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门球小雷 于 2015-2-26 10:54 编辑
点亮青春的杭州门球人
杭州市白石巷121号,他们来了,跨着坚定的步伐,昂首挺胸。他们穿着一身鲜艳的运动服,手拿球杆,尽管有的已经两鬓斑白,有的已经步履蹒跚,但是他们仍用炯炯有神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小小的门球,他们仍用饱经风霜的双手,精神抖擞挥动着球杆,他们仍用坚硬有力的双脚精神矍铄地伫立在门球场上。不管刮风下雨,不论春夏秋冬,他们永远走在门球运动的金光大道上奋勇前进。
为了门球,从富阳市经贸局领导岗位退休的蒋本德同志,黄昏走笔,为门球而歌,为门球而乐,为门球而忙,被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称赞为“富阳市体育运动百花园中盛开着一朵门球奇葩”。为了门球,建德市杨村桥村的普通地道农民夫妇洪青清和家人捐款20万元,建起了高大气派的乡村门球馆,这需要多大的气魄和勇气啊。20万元,对这对老实巴交、朴实无华的农民需要多少日夜的勤奋劳动、省吃俭用和辛勤耕耘才能获得。为了门球,古荡街道门球队队长的赵佩佩大姐不怕脏,不怕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春夏秋冬一直坚持不懈做好服务工作,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的精神,这不就是门球运动中的活雷锋吗?为了门球,江干区门协主动牵手了13名智障孩子,把门球与球棒送到这些特殊孩子的手里,还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打门球。这些智障孩子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快乐,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为了门球,他们有的自力更生,手拉肩扛建球场;有的不畏艰难,拄着拐杖上球场,有的一丝不苟,废寝忘食苦心钻研门球技术。这些鲜活生动的实例,一次又一次地震撼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洗涤着我的思想,同时也深深地感染着无数为门球事业而努力奋斗着的人们。
杭州市白石巷121号,杭州门球馆。他们又一次走来了,我最可敬可爱的杭州门球人,他们腰板硬朗,他们神态庄重,他们满面春风,他们双手紧握球杆的手依然那么灵活有力,依然那么宽,那么厚。他们大步走在门球场上的双脚依然那么坚硬、有力。
他们点亮了晚风徐徐下的青春,他们点亮了长20米,宽15米的绿茵门球场,他们点亮了夕阳无限好的燃情岁月,他们更是点亮了涛声依旧,粼粼波涛的钱塘江两岸的无数老百姓。
他们是永不停止、生生不息点亮青春的杭州门球人。(杭州市们球运动协会主席 王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