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哥”今年七十八 作者:邢天伟、童玲(襄阳樊城区门协)
“ 赵哥”今年七十八,说的不是别人,就是襄阳门球老将赵克清热爱门球与门球结缘的故事。 赵哥是1954年参加工作的老革命,门球圈里知道“赵哥”的人很多,但却很少有人叫得上他的名字。“输赢一笑”是“赵哥”后来的网名,“赵哥”接触门球是在退休前的两年,算起来足有20年。球场里七十八岁还在打球的老人现在已不多了。“赵哥”在单位有一技之长,再加上他人品好,为人厚道,平时少不了有人找他帮忙,凭着这年龄、这技术和厚道劲,“赵哥”因此而得名。 “赵哥”工作单位的效益好,福利待遇也好,所以门球活动在单位开展的比较早。“赵哥”刚开始学打门球时单位为鼓励他专门给他买了一根胶质球棒。门球场是沙土地,地面凹凸不平维修和碾压场地就成了他们日常必做的工作,每次碾压场地他都会积极参加。他风趣地说:“打球体力消耗太小,推推滚子,多出点汗,更有利于身体健康,锻炼意义更大。”经他这么一说,大家心里乐滋滋的,更加深了队员们对门球的热爱。 说“赵哥”这位门球老将喜欢打球,这话一点都有不假,这是当地门球所公认的。“赵哥”的个子小凭着他的机灵劲,打球很少失误,为此他还总结了个顺口溜:心态放好站正瞄,球棒稳握下弯腰,中点击球棒前迎,球走直线刚刚好。后来有人归纳说:这叫正宗的“猫腰打法”。那阵子“赵哥”打球也从襄阳打进过省城,但天不作美,总是与冠军无缘,对此他从不在意,如同他的网名一样,总是“输赢一笑”。 二十年来,“赵哥”的球棒从胶质的换成“长寿”不锈钢的,又从不锈钢的换成宁波产带斜面的高级球棒,对此他的太太感触最深,逢人便讲:“我们老赵对球棒比穿衣服都讲究”。说的也是,自打“赵哥”迷上门球,在他心里,打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一天都有不能少。 六十六岁时,“赵哥”得了一个小孙子,这个小孙子固然来得晚了些,但也来的巧,好似开心的小苹果,美的他整天喜笑颜开。“赵哥”哄孙子只有两个去处:一是超市,那里人多,什么吃的、玩的都有;再就是去门球场看打门球,因孙子长的白白胖胖,球场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喜欢抱抱。这时“输赢一笑就赶紧忙里偷闲去场上打会球,过过球瘾。 “赵哥”的人品好,球场里的人个个都有是好朋友。赵哥爱请客,球场里经常是他 “打梭子”,一包烟三两下子就打完了。请人喝酒更是学事,用“赵哥”的话说:“这叫烟酒不分家吗”?因此“赵哥”在圈内人心里自然就成了尊称,“赵哥”爱门球的故事也就传遍樊城的大街小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