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门球起步早,从1985年至1995年十年间,曾有万人千队打门球。1987年成立株洲市门球协会后,积极组织各项门球赛事。荣获各项冠军十余次。全国首届梦球赛,全国首届中青年门球赛冠军都是株洲市代表队。但门球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场地建设,利用大桥建门球场是株洲一大特色。1993年株洲市社会保险局筹资20万元,在株洲湘江大桥西桥下,修建了三片沙地门球场及一栋两层楼的老年人活动室。至2008年,由市政府出资154万元,改建成四片草地门球场。这里,成了门球爱好者的乐园,门球赛事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一是门球比赛次数多,从1987年开始,株洲市为推动各项门球赛事,曾要求各县市区组织门球"月月乐"比赛,后改名"四·二九"(1987年株洲市门协成立日)。一直坚持至今。28年来,特别是近10年,每月进行三个常规比赛是:1996年开始的株洲市天元区"月月乐",自2005年起步的株洲市门球协会"俱乐部杯"门球赛,2010年开始组织的株洲市市直机关门球联赛。2014年还举办了市教育系统、烟草系统、军干系统、市门球单、双打,市夫妻门球赛,锦标赛等等。实现了在一个场地,每月组织四次比赛的新景象。
二是门球比赛形式多,如单、双打。三人制,"三八杯"、城投杯"、"社会保险杯","重阳杯"、八十岁以上老年人门球赛,中青年、夫妻门球赛等等各种形式。吸引了不同层次的门球爱好者。
三是门球比赛级别多。从最基层的村级门球赛丶社区街道、区(市)县级到市门球赛、省级门球赛,到全国中老年门球赛,每年都要进行。如2012年11月,我市人民政府开始承办中国株洲首届"炎帝神农杯"中老年人门球赛开始,连续三届有来自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共108支队伍前来株洲参赛,有力促进了株洲门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不同级别举办门球赛,使得各级领导重视门球,参加打门球的越来越多。
株洲市门球事业如此发展,我们深有体会的是:
一是领导重视,"门球市长"抓门球。黄自能同志原是株洲市常务副市长,自1999年退休担任株洲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执行主席后,身先士卒,亲自带头打门球,动员妻子一道,每天坚持,被株洲人民誉为"门球市长",他从抓门球场地建设,到抓各项门球比赛,促进了门球活动及其他各项老年体育活动发展。2008年他督市政府出资200万元,修复了株洲一桥河西桥下四片草地门球场和桥东2块草地门球场,完善了配套设施,对各项门球比赛,毎年都提出开展一个新项目。2005他主持成立了市门球俱乐部,要求毎月开展一次"俱乐部杯"。至今坚持10年不间断。2010年9月,倡导机关干部"远离麻将桌,走进门球场"举办了首次市直机关门球联赛,此后,每月进行一次比赛,坚持至今。
二是单位支持,各项比赛实行轮流承办制。株洲市各项比赛之所以多,与各单位大力支持分不开。市级的各项赛事以及参加者,全国的门球赛,都是由各县(市)区各局机关轮流承办,连市级"四大家"也不例外。每月进行一次比赛的三大常规赛,都是由参赛队所在单位轮流承办。年初,由有关单位发文,明确每月的承办单位,各单位均大力支持。至今,坚持每月参赛的50多个队,还末发现有拒绝承办的现象。
三是门球爱好者,积极组织门球赛事活动,株洲门球赛事多,但毎次经费开支并不多,门球比赛组织者一般都是自愿的,不拿补助费,裁判长及裁判员没有补助,与参赛者一样,每次得份纪念品(价10元左右),由于承办经费少,单位也容易接受,从而促进了各项比赛的正常开展。如刘桂秋、刘爱英、谢玉春、胡翠蓉等同志组织的天元区"月月乐"比赛,坚持了18年不间断;张庆唐、陈建梅等同志组织的市"俱乐部杯"门球赛,坚持了10年不间断。我们将更加努力,把株洲门球发展得更好,并热情欢迎全国门球精英来株洲传经送宝。(湖南省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老干部刘桂秋撰写于2015年1月15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