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楼主: 山猫

南阳名胜古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 17: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阳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有山有水,有名胜古迹。有漂亮的八连片人造草坪门球场。打球旅游的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0: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快乐心情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0: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猫 于 2015-1-4 11:09 编辑

   菩提寺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镇平县老庄乡杏花山东麓。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宋明两代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扩建。位于中轴线上的明清建筑有照壁、山门、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大斋堂、仓房-、东西库房、禅房、道院等。附属物有碑碣10余通,其他有唐代银杏、明代玉兰,还有芙蓉、油棕、芭蕉等名贵树木。山下有陡坡水库,整个建筑在山水花木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秀丽。寺旁南麓有宛西地方自治创始人彭?田的祠堂。寺内收藏的贝叶经有重要价值。? 镇平县东北部杏花山上,山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褥热顿释,别有洞天。
  而丛竹繁衍,流泉峥琮,小鸟集翔,使位于山腰的寺院充满灵气。寺前的钟乳石琳琅满满目,石壁间的老虎洞丛林掩映,古老的银杏树守护寺围,使人游兴大增,情趣满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猫 于 2015-1-4 10:59 编辑

水帘寺
        水帘寺在桐柏淮源风景区的水帘洞旁,环山布局,精巧典雅,风景秀美。       桐柏水帘寺水帘寺依山傍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毗卢殿层层递高。赵朴初、王学仲、陈天然等名家书写匾额。寺内供有由新加坡和香港的原桐柏山和尚捐赠,从缅甸运回的白玉佛,高1.62米,重1.8吨,其高其重,玉质上乘,其工其精,国内少见,极为珍贵。1987年9月16日国务委员宋健视察桐柏游览水帘寺时连说:"国宝、国宝"。由尼僧护法的白玉菩萨,也是由在缅甸的桐柏山和尚再传子录奉献祖庭的,现在观音禅林供奉。禅林后方的松林中新辟一处塔林,中有传虚和尚塔和普同塔。由海外捐赠的三部大藏经,藏于建筑别致的藏经阁中,成为桐柏山佛文化的瑰宝,为桐柏佛文化提供了丰厚的资源。由台湾高僧捐献的二枚佛舍利,珍藏于舍利塔内,成为镇山之宝。水帘寺原方丈印恭大和尚,是白云山系第十二代的一位高僧,1985年11月在广东别传寺由本焕法师授予法正,为全国禅宗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参与编撰《中国佛教名寺名人录》,著有《白云山志》,在国内外佛界有着广泛影响。

该寺坐西北望西南,弥勒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毗卢殿等依山递高,气势巍峨,结构独特,古朴瑰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1: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燃灯寺
       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据《宗教大辞典》记载,燃灯佛是三世三千佛中的过去佛,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之师,是他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出世。《大智度论》曰:“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还说释迦如来在因地修行时,逢燃灯佛出世,即买了五枝青莲供养燃灯佛,并将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请燃灯佛从上面走过,燃灯佛于是为释迦如来授未来成佛之记。

    《金刚经》中记载:“如来于燃灯佛所”,“是故燃灯佛,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此寺山燃灯寺也是我国古代至今唯一以供奉燃灯古佛为主的佛教道场。

      燃灯寺以子午线东西向走势,依山就势而建,占地1800亩。恢弘雄伟的大雄宝殿1600平方米。大殿里有16尊形神各异的罗汉惟妙惟肖。通往大雄殿的汉白玉九龙璧2.2米宽、33米长。据目前发现,此璧是当今中国最大的,长于北京故宫九龙璧。大殿两边的山上相对称的建有晋级形排列有序的南北五观堂、配殿寮房及斋堂,均随地形巧妙而建,雕梁画栋,古朴清雅,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其中著名的卧佛殿,供奉有缅甸佛教协会赠送的巨型缅甸汉白玉整雕卧佛,整玉雕刻长6.3米、重18吨,法像神情恬适静谧、清澈安祥。底座也是从缅甸运来的昂贵香龙木。还有大士阁内供奉有两吨多重庄严威仪的青铜千手观音法像,以及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燃灯殿、地藏殿、天王殿、卧佛殿等十余座殿堂,气势宏伟、雕塑精美,吸引多方游人信士前来游览瞻仰者络绎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严寺
       淅川香严寺[1]又名香岩长寿寺,淅川香严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内。淅川香严寺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淅川香严寺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
       淅川香严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淅川香严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淅川香严寺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41间。主体建筑有山门、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厅和藏经楼,自下而上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陪建东西客房、僧房和十王殿,并在东部另辟“静修院”,一进五庭院,步步登高。整个淅川香严寺建筑严谨对称,规模宏伟,风格各异。淅川香严寺山门为四柱嵌匾的石牌坊,面阔3间,上书“勅赐显通禅寺”6个大字,淅川香严寺门旁两侧各蹲立一只高大雄浑的圆雕石狮。韦驮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走廊排列12根合抱大柱,雕梁画栋,华丽中更显得庄严肃穆。韦驮殿之后,便为凝月轩,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为达官贵人入大雄宝殿前的休憩之所。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3间,两山出檐,四周走廊环立26根大柱,高约7米;檀嵌、插筋均为浓笔重彩,镂刻绘画;斗拱出头雕刻龙头、龙尾,状似盘龙;门扉全为填花透雕,每个瓣经精心设计,琢磨精细,纹理清晰,花叶相衬;殿内竖立8根“通天柱”,直托屋顶梁架,气势磅礴。尤其是大雄宝殿内满绘神佛壁画,总面积403平方米,均为明代作品,颇具文物价值。东、西二墙的彩色壁画,大小相同,分别长16.16米、高9.2米、面积10.28平方米,画中人物姿态各异、形神兼备、构图严谨,中为元始天尊,余为南、北、东、西四极太皇大帝。两幅彩色壁画是中原最大的彩色壁画。其余法堂、藏经楼、客堂、僧房以及其他建筑,皆规模宏大,各有特色,雕镂精细,别具一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2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霞寺
     丹霞寺现存殿宇为清代建筑。全寺占地面积达50余亩,有殿堂房舍140多间。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山门、伽兰殿、大雄宝殿、毗芦殿、藏经楼、方丈室、后祖堂。两侧有石狮、廊房、膳女院等。其布局严谨合理,错落有致。寺内有直径两米多的大牛皮鼓一面,古钟一座,钟声能传十里之遥;两座高两米的石狮分立山门两旁,底座上分别镌刻着"丹霞禅寺"和"十方丛林"八个大字;近旁有两棵古老的白果树,植于门前两侧,高约数丈,径粗三围,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寺旁有柏、栗树两株,分翼并长,粗数抱,高数丈,参天入云,树下一丛葡萄架,盘绕在两树之间,俗有"百(柏)里(栗)葡萄架"之称;寺院西南面400米处,有一片面积达几十亩的古柏林,整齐划一,纵横成行。丛林深处,为历代禅僧之墓葬地。现存元代砖塔八座,清代石塔四座。这座历史悠久(已传至57代)的古寺,有严格的佛规、戒律和完整的组织系统,及周祥的佛事礼仪,因之影响深远。民国初年,全国高僧曾云集于此,举行过一次历时达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仪式。
      寺内现存有宋、明、清等朝代的碑碣数通,上面记载着丹霞寺的沿革变迁。清道光十三年(1834)碑记"......寺之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兴,清朝重建至今"。丹霞寺几经废兴,历经沧桑。到民国时期,兵匪交加,战祸连年,寺院多年失修,残缺不全。特别是,清风禅师与静观和尚因门户之见、财产之争,闹得两败俱伤。后来,明新和尚在当卖庙产中被人杀害,玉普和尚也相继被捕入狱,佛寺从此败落。解放时,仅留觉来、觉先等三名和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下,不少房舍进行了翻修。1960年,在此设立了县人民疗养院,又新添了一批房舍。至1963年寺内共有殿房、僧舍141间。其中三座殿堂、厢房,以及东西两个跨院中的佛像保存完整,色彩灿烂。1982年,政府拨款三万元,进行修缮,并派出专人看管保护。
       该寺所处环境清幽:"寺后一峰风兔岩千仞,左右两峰夹立,旁近诸峰朝拱";"山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清泉环绕其麓,如急湍声......";"山峦重重环绕,水流曲曲迂回,松竹丛茂,佛殿高耸,实为南阳之古迹,南召之胜地也。"唐代孟效有诗云:"松色不肯秋,玉色不肯柔。登山须正路,引水还直流。白鹤负书信,索云作衣裘。仙村莫道远,策杖相交游"。至今仍不失为一处很好的游览胜地。现存的楼台殿宇,在研究古建筑工艺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寺庙区的后坡上,建览胜塔,周围多种红叶植物,如黄绿柴、乌桕、火炬松等。整个寺庙区周围则多植红梅、碧桃、紫薇等红花植物和红叶小檗、红叶李等红叶植物,以烘托 “丹霞”意境。

          青龙山:青龙山险峻挺拔,犹似巨龙昂道长啸,山腰间的佛洞,为天然禅师初到丹霞修行之所居。   卧佛山:又称档子山。登上青龙山远望,可见档子山“巨人”仰卧,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大溶洞,洞内钟乳石笋,犬牙交错,煞是壮观。

         白虎山:白虎山雄浑高大,气势磅礴,蜘蛛山圆小玲珑,恰似一颗红宝石镶嵌在寺旁。        

        塔林:解放初,丹霞寺周围古塔林立,其规模超过少林寺。如今零散分布仅存十余座,皆为元、明、清时期所建,为丹霞寺和尚墓地。现存完整的有元代砖塔五座,明塔五座,清塔四座。

        柏林:丹霞寺柏林是全国佛教活动场所中规模最大的,古木参天,翠柏成荫,栽植按阴阳八卦布局。

        古树名目众多:丹霞寺,远有腹廓,近有临村,靠山有脉,临水有源,上有镇山之塔,下有通市之桥。寺内的两株古柏,寺前的雌雄七星银杏,据史记载,栽植于唐宋,迄今已有千年;寺内的香樟树、白瓜树、塔松及空心檀树,以及柏栗葡萄架,把寺院妆点的古朴典雅。方丈室门前台阶两边的两株柏树分翼并长,为宋柏,距今已近千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8: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猫 于 2015-1-5 18:17 编辑

南阳淅川坐禅谷

        坐禅谷东依象鼻岭,西依青龙山,两山对峙、山险石奇、洞幽林茂、山花烂漫,令人陶醉。峡谷最宽处数百米,最窄处不足10米。整个峡谷绵延20余公里。旧时,因峡谷幽深可怕,被人们称为鬼谷。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宗师王禅隐居于此,人称“鬼谷子王禅”。千佛崖是河南罕见的大型钟乳石群,崖壁上有无数尊形似神仙的钟乳石。绝壁飞龙是坐禅谷又一大奇观,好像是一条火龙,奔腾在坐禅谷的青山秀水之中。通天洞因唐宣宗李忱两次从洞中逃脱追杀而御赐成名,从山腰一直通到山顶,绵延数百米,实乃通天之洞。孙膑洞则是鬼谷子的徒弟孙膑著书立说的藏身之洞。由于景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5%,使得这里的空气清新、湿润,空气中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10万个,相当于中等城市的50倍,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坐禅谷的水,或腾空而下,形成万丈瀑布;或飘洒到空中,散落成雨滴;或从山体中涌出,丁冬吟唱,流向远方;或聚于山间,高峡出平湖,碧波青山间。佛光瀑是一条神奇吉祥的瀑布,瀑布宽120米,落差20米。上午,从下方可见彩虹。下午,从上方可见彩虹。虹随人生,佛光伴人行。龙王泉是坐禅谷最大的涌泉,天越旱,水越大。面壁崖的雨是坐禅谷中最神奇的水,泉水从石缝中喷出,崖外艳阳高照,崖内大雨倾盆。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聚龙湖是坐禅谷的谷中之湖,宽阔的湖水,清澈见底,温顺美丽,仿佛一位妙龄少女,正用那含情脉脉的双眸注视着你,让你醉在湖中,乐在山间。
    坐禅谷十步一景,百步一潭,瀑潭相连,美不胜收。但是景物山水,无不蕴含着丰富的佛文化内涵。佛光瀑里的佛光普照,使游客能沐浴佛光,心想事成。龙王泉下的双轮水车,蕴含着生死轮回,佛法无边之意。面壁崖前有一石和尚,双手合拢面壁思过,光光的脑门上,长出了厚厚的青苔,有一种海枯石烂永不回头的意志!坐禅谷中,佛缘随处可见。撑天罗汉站在悬崖上的石洞里,双手撑山,气壮山河。慧忠国师、智闲禅师等和尚的雕像散见于山谷之中。景区还建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佛文化长廊,实为人们拜佛、研究佛的理想圣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8: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江大观苑
        丹江大观苑是福森药业集团“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淅川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原旅游名县、区域经济强县”的战略指导下,决定借助南水北调机遇投入生态旅游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和谐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库。水面碧波千倾,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依托丹江水库开发的丹江苑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丹江口水库周边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区域。从西向东有四个岛,依次为情人岛、龟岛、鹿岛及鹤岛。其中情人岛伸入水中最远,与龟岛形成一个半环状的天然港湾。苑区依山旁水,山水相连,是镶嵌于丹江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苑区建设总投资2.5亿元,计划六年建成。立足亚洲第一库的天然资源,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巨大的影响力,突出“药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和谐统一,努力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中国第一旅游名胜。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9: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旅游胜地在邓州门球版块竹外桃花老师已经有图文并茂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9: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淅川县八仙洞景区
      八仙洞位于丹江小三峡风景区的中部,丹江水库的北岸,濒临环库公路,水路、陆路均可到达。八仙洞融雄奇、惊险、深幽、雅静于一体,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大的宏伟壮观,小的精巧玲珑,或如仙如佛,或如笋如林,其景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洞内灯光采用了现代先进的声、光、电一体化技术,并由电脑控制,使溶洞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仙雾缭绕,若隐若现。游人到此,目不暇接,留恋忘返,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仙乐飘飘、神秘莫测的神仙洞府。
   本洞正处于褶皱核部的地层,受南北向动力挤压褶皱,其在刚柔相间的地层变压层间滑动,又被南北向横切,形成地层间裂隙,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双重作用,使裂隙中的部分易溶(钙镁)物质被溶蚀挤出、沉淀、结晶,从而形成了这座千姿百态的溶洞。相传因吕洞宾等八仙曾在此修炼成仙而得名。
   八仙洞的这道石门由斧劈石、太湖石、千层石、卧牛石四种不同石质组成,它形象地凸现出了八仙各自奇异的法宝。那个圆通状石,就是八仙中资格最老的张果老的护身法宝玉烟袋;那块扇形石,就是八仙中汉钟离降妖除怪的法宝---芭蕉扇。相传因吕洞宾等八仙曾在此修炼成仙而得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9: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洞
       神仙洞景区坐落于河南省淅川县金河镇杜湾村的福禄山上,位于丹江水库上游,距离县城15公里,三面环水,背靠青山,是一个融“洞”、“水”、“山”、“林”、“石”等自然风光与文化、宗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初步考证,神仙洞发育在二叠纪地层(即六亿年前),彼时淅川大地一片汪洋,由积水冲蚀形成,是以中轴线为主对称发育的多层次的、大空间的、景点立体布局的形、色、音俱佳的石灰岩溶洞,属于卡斯特地貌。

  洞内石奇景美,步入洞内,移步有景,洞中有洞,该洞以“大”、“神”、“奇”著称。

  “大”,经过11年的开发,清出淤土十万立方米,共计有两宫两殿四宫。"神“,淅川县神仙洞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福禄寿”三字浑然天成,绝无仅有,混元钟声,震撼心灵。“奇”,洞内景观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药王爷正襟危坐,圣母娘娘“垂帘听政”。佛爷转庄大方,神灵宝剑执法三界,转运点,神秘莫测。天工图包罗万象,心有所思,洞有所见。洞内路线成一个"佛"字,万般玄妙,尽在淅川神仙洞景点。

  此外,还流传有很多与神仙洞相关的故事传说,为神仙洞旅游景区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据传大禹治水,食宿洞府;屈原凭吊丹淅古战场,于洞内构思《国殇》;宋朝大将军孟珙于洞内藏兵八千,夜袭岵山金营,大获全胜;八路军李先念部中原突围,途经神仙洞,曾在洞内歇息等等。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文化背景,构成了一处多姿多彩,景象万千的旅游圣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江鱼宴
       长期以来,淅川人的烹鱼技术博采众长,而独创的丹江鱼宴,做法已达百余种, 声名远扬,成为淅川地方的特色美味佳肴和美食一绝。
  丹江鱼宴,主要原料为鱼类,突出鱼种多、变化多、口味多。运用各种刀法,把鲜鱼加工成丝、片、丁、条等几十大类,通过炸、溜、爆、炒、煎、蒸、烩等烹调术,烹制出数百种鱼类菜肴。

南阳淅川丹江鱼
丹江鱼宴原料讲究,刀工精细,多用白汁原汤,注重鱼味香味,兼采四方烹术,清淡嫩滑显南味,鲜香咸辣显北味,堪称一绝。
  煎红尾鱼、剁椒鱼头 、干炸河虾 、干炒沙丁、蒜烧鲶鱼 、麻辣鲳鱼、红烧鲤鱼、清蒸鲈鱼、清蒸桂鱼鲢鱼汤 、鱼头汤、鲫鱼汤、银鱼蛋汤等摆上满整整一桌,色、香、味俱佳。丹江鱼宴口感鲜嫩、柔软、味香、易消化吸收,还具有独特的保健强身之功效,属典型的“绿色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20: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荆紫关
     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丹江穿境而过。
  荆紫关镇形成于唐,兴盛于明清,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成语“朝秦暮楚”充分说明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古称“豫之屏障”。它脊倚群山,面临丹江,西接秦川,南通鄂蜀,据权威人士言,中国版图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处,而独有此地三省均设有基层政府。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长5华里的清代一条衔,700 余间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古香古色;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更具江南情调;规模宏大的山陕会馆、平浪宫等古建筑群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竹海密林中的千年古刹法海寺(又名大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围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群,清幽神秘的八龙泉,悬崖绝壁上的千佛洞、万佛洞,佛光照垂帘等胜景多处。气候宜人,风光旖旎。
    荆紫关古街道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街。古老的集镇被山水环拱,且把南北的建筑风格和自然特点有机地融为一体,显得古朴而独特.长约五华里的古街道盖满古香古色的房舍楼阁,修建了一座座豪华壮观的馆舍殿堂。各种房舍大都是画粱雕栋,独具风格。一街两行房连房,现存的700余间明清建筑,基本维持原貌。街道上的房舍,一般临街的都是门面房,木板嵌成门面,昼抽夜闭,便于做生意。里面多是一进几个院落,两侧有对称的厢房,厢房一般都是后墙高,前墙低,一个坡面,屋深很浅,便于利用狭窄的空地搞对称建筑,使其布局严谨,结构合埋:每一院落的门面房两侧前坡都有两米长的封火山高叠,意在阻断意外的火势,实际也增添了房舍的美观程度.古街道上的建筑群很多,座落有致,陪衬生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9: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桐柏山太白顶
       云海中的太白顶云台禅寺桐柏太白顶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带的桐柏山脉中段北麓,又名凌云峰、白云山、胎簪山,以水分界,湖北省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各占一半,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隅,离桐柏县城约15公里;位于随县北部万和镇,距随县县城约75公里。总面积4924公顷,是千里淮河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保护区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过渡带,南北动植物交汇,植被繁茂,物种丰富,区系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达95%,被称为中原地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集“雄、奇、幽、险、秀”为一体,融“淮源、盘古、佛道、红色”文化为一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先后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
       桐柏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上,横跨鄂、豫之间,以作天然之界。桐柏山风景名胜区,西接湖北枣阳,北连河南桐柏县,其地理坐标是:东径113..10'----113..20',北纬32..11'----32..26'之间。主峰太白顶,又叫凌云峰、太白山、白云山,海拔1140米。以分水为界,随县、桐柏各一半。以此峰为中心,东经元宝垛、田王寨、寇子垛、玉皇顶、鸡公山至大悟县与大别山相连,主峰南侧以七尖峰为中心,经大仙垛,延伸到华宝山,与大浪山相望。1997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75平方公里。

太白顶风景名胜区以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为中心,海拔1140米。北至磨云山寨、南至田王寨,东与河南省淮源风景区相连。景区内沟深崖险、峰峦雄奇,寺特寨古,山壑奇秀闻名遐迩。其中有清水寺、田王寨等二级景点有4个,有塔林、太白红叶等三四级景区有400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9-2 0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