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棋乒羽 于 2014-12-20 14:40 编辑
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随着天气变冷打球少了,上网多了。萌发了写点东西的念头。就把打球的点滴体会写出来,算是一个初学者对自己打球两年半的小结吧。
我是从2012年五一”节前开始接触门球,开始认为很简单,不就是撞击、过门然后撞柱吗?按照门球前辈的指导,练习了几天后发现,其实不然。虽然动作简单,但易学难精,真正打好、打成高手不是易事。接球不是不到位就是过了,冲二门不是过不了就是进门后出界。更不要说擦边、远撞、等其他高级技术了。我们这里分拨打球的多,真正练球的少。这样断断续续打了两年。技术虽然有长进但效率低,战术素养那就更不要说了。真正练球是从今年六月初开始的,门球人常说的一句话:球是练出来的。按照门球技术训练的项目及内容利用早晨和傍晚进行练习。一个月后参加了全区首届网友赛,尽管成绩很差,找到了和高手的差距,确定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由以前的甩两杆,到现在有点喜爱上这项运动了,被门球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深深吸引。现就如何尽快提高门球技战术水平谈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于批评指正。
(一)、从《门球之苑》中学习门球知识
《门球之苑》是关于门球规则、技战术、裁判判罚、教练执教等综合性杂志。有专家学者对门球理论的研究,对技战术的精辟论述,也有门球高手谈成功执教之道、取胜之本的经验。是门球人获取知识的宝库。自从看到了这本杂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譬如规则研讨栏目周正老师对2011规则的详细讲解;门球课堂栏目王志老师“如何控制对方球”、”让战术更上一层楼的过渡球“,闫俊起老师的”调整得势与得分的指导原则“,张玉生老师的“门球技战术的核心——派遣球“等等,这些精彩论述必须反复研读,在训练及比赛中加以运用;话说门球栏目门球技战术知识讲座介绍的贴脚打法;学研球技栏目对门球技战术的详尽介绍(擦边分球、擦顶球打法等);谈经说球栏目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经典对局、一战一议栏目每期必看。对请您指挥栏目给出的题目进行试答,并学习读者设计的好方案。通过学习,运用于平时的练习中,技战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从高手身上学经验学技术
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门球水平的必走之路。多出去参加比赛,既开阔了眼界,又积累了大赛经验。是向球王、高手学习的好机会。今年七月中旬去达拉特旗参加了全区首届网友赛。九月中旬参加了乌海市全国门球邀请赛。一位高手介绍了单贴脚打法(以前品字站位高杆纵向正打),回来后按照技术要领练习,并根据自己的身高、习惯调节球杆高度,过二门、远撞球成功率提高了,打关键球、边线球失误少了。解决了进杆、撤杆晃动的问题。请进来就是请一些高手介绍经验、讲技术,现场示范,手把手地教。请一些球队打友谊赛,交流球技,增进友谊。
(三)、从中国门球网上吸取营养
从网上学,就是足不出户,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学习门球。雾灵山豹老师知识渊博,酷爱门球。用所学知识,经过大量实践,通过文字讲解、精美绘图、视频示范给网友介绍了撞击、闪击、瞄准等基本技术。他对门球的执着、对技术动作的改革并不断创新值得每一位门球人好好学习。门球技术、门球战术板块老赤马老师的“门球技术”、“击球姿势”、赵玉书老师图文并茂的“闪击技术”、董振山老师的“时间战术”等等都是初学者学习的好教材。反复观看了视频板块中三门迷老师收集转载的门球基本技术视频、历届读者杯决赛视频、翠屏绿叶老师和门球狂人老师摄制并解说的2014北京房山赛事视频集,从中获益匪浅。学到了一些门球战术,比如一门留球战术、结组战术。看到了高手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特别是今年读者杯单打冠亚军决赛两位高手精湛的球技、高超的战术令人折服。就像一部艺术大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直到最后一秒才分出胜负。百看不厌。
实践——理论——再实践,直到提高。打门球亦是如此。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赵玉书老师说得好:“ 要想打好门球,唯有苦练,多练找要领,苦练找规律,巧练找诀窍,精练找感觉“。让我们坚持不懈,刻苦训练,勇攀门球的高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