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退休的同龄人群中,有几位老“家伙”年龄不算大,身体条件亦不错。在职时给我的印象是人品正派,心直口快,既泼辣、又活跃,口啤也不错。然而,退休后他们却一直“宅”在家里,闭门不出。既不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也不愿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过着寂寞、沉闷的日子。我曾先后三次去过关系比较要好的一位老同事家,动员、劝导他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均被其惋言回绝。这些老“家伙”当中,大都是退休前担任过大小不同的领导,在职时位高权大,一呼百应。一旦退休了,觉得和以前的下级、群众在一起活动,放不下架子,拉不开面子,缺乏共同的爱好和语言。 其实,这是一种“恋政”心结作怪,或者说“官本位”思想作崇。这种想法与当今社会的改革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在职时,由于机遇不同,升迁有快有慢,现如今退休职务没有了,大家都是一帮老头老太太,都在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都在摆弄油盐酱醋茶,何必还计较那些“曾经”的身价等级而影响彼此的交往呢?退休是人生的必走之路、必过道坎,谁也躲不过。它标志着一个人由此开始进入了休闲养老的晚年人生。那还存在什么等级职务高低贵贱?因此,忘记职务、放下身价,消除自卑,自然会使自已融入到社会、群众中去,交往会更多。 有些人也可能是在当年工作中与单位有些矛盾或不愉快,或者自己混得并不如意,影响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要知道,生活本身就处在矛盾中,工作时的一些不愉快总是难免的,谁都遇到过。既然已经“过去”,变为陈年往事,又何必耿耿于念念不忘呢?开启新的退休人生,释怀于其才是正道。 也有的人可能是不习惯“被人组织”。其实,人到老年还能“被人组织”是一件很幸运的好事。这说明社会、单位、朋友还关心着你、惦念着你。如果一个人退休后,连原工作单位都不管你了,那还谈什么开展活动、组织学习和娱乐了。 因此,我还是期盼着那些因各种原因而不愿参加活动的老年朋友们,要摆脱“心结”,放下包袱,主动参加社会、单位的各种活动,给自己寻找出更多的晚年人生乐趣。
|